红网时刻新闻2月27日讯(通讯员 何城基 胡恒珲)龙须草细长空心,可以加工成草席、草垫供人使用,也可以做成提包、太阳帽成为登上时尚舞台。龙年到来之际,龙须草席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胡晓琴让纤细柔弱的山草摇身一变,成为了“腾云驾雾”的祥龙。
龙须草席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胡晓琴正在尝试着搭建龙的骨架。胡晓琴的创意起源于网络上的一张龙图,没有图纸,没有实物可以参考。胡晓琴仅凭脑海中的一幅画开始了她的创作,“龙源临武,你看我们又有龙宫,这些龙归平啊都很多龙,加上主要是我们的龙须草,很有特色的龙须草,所以想着要做一条龙。”
龙须草秆枝细直,平滑无毛、中空透气,呈海绵特性,最传统的做法是做草席、手袋等编织物,而龙是3D立体的,多处体态呈S形,且形态复杂,如何让龙立稳成为难点。经过3天的反复试验,胡晓琴终于找到了可行的方案,“用一个我们当地的一个竹子搭了个架子,用我们的龙须草作为一个外观的包装。”
胡晓琴选用竹子的最外层也叫头青做龙骨,利用编竹篾的手法织成一个中空的外形。“因为这个骨架的话,要造型又不能歪,又不能斜,所以一会儿做一下,又看一下它的整体。”胡晓琴说。
10天后,龙骨搭建完工,接下来胡晓琴要用龙须草席制作龙鳞。龙须草生于险峻的山崖上,经过“三煮三晒”“两浸两露”等多道工序后,经纯手工编织成席,龙须草席柔软光滑、色泽金黄,是制作龙身的好材料。“要看到它的前后左右,要对好。这些地方一定要固定好,这样子...”胡晓琴说只有让龙须草席紧密地贴合到骨架上才能完美地展现龙的形态,由于看不到骨架内部,胡晓琴反复比画确定下针的位置。麻绳是胡晓琴手工搓制的,颜色与龙鳞一致,从外面看不到走线的痕迹。
经过15天的制作,一条3米多长的卧龙终于完工了,放眼望去,它蜿蜒盘旋、体态矫健,正腾云驾雾向我们走来,仿佛在诉说它的过去与未来。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具有勤劳、勇敢、不屈不挠、大胆创新的品质,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会继续发挥龙的进取精神,将这项技艺发扬光大,也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家庭龙凤呈祥、生活龙马精神、事业龙腾虎跃!”龙须草席编织技艺非遗传承人胡晓琴说。
早在明清时期,勤劳的临武主妇们靠着一根根山草,编织出一个个家庭的未来,龙须草席曾被作为贡品进献最高统治者,承载着众多手艺人的荣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代代手工艺人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龙须草开始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程。
1954年,在德国莱比锡世界工艺品博览会上,龙须草席被誉为“世界独有的手工艺品”。1988年,胡晓琴被国家派往非洲传授龙须草编的技艺,2014年,龙须草编织列入郴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8年,在湖南(郴州)第四届特色农产品博览会上龙须草席荣获“金奖”,并认定为“湖南老字号”。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何城基 胡恒珲
编辑:唐哲宁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