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以科技创新之笔绘就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画卷
2024-01-04 16:48:20 字号:

以科技创新之笔绘就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画卷

民营企业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涵盖了80%以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和9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郴州市民营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75%以上的GDP和税收、85%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更是推动创新发展的主引擎,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占比达99%以上。聚焦“四大定位”,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郴州,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坚持创新强企、科技兴企、服务助企,着力在“高”“大”“通”三字上做文章,把民营企业打造成创新驱动的中坚、经济增长的主力、人才聚集的高地和郴商品牌的示范,以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之笔绘就郴州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

郴江实验室揭牌.jpg

郴江实验室揭牌。

湖南阿秒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车间.jpg

湖南阿秒光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车间。

向“高”处着墨,擘画“春意盎然、春潮涌动”的创新格局。学深悟透、学用贯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在“春风浩荡”里推动民营企业与现代化新郴州建设同步聚合、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让思想之新、改革之勇、创新之力竞相迸发、充分涌流。

一是高点站位谋全局。着眼“国之大者”、立足“郴之所能”、把握“新之所向”,深刻领会“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意义、实现路径,认真思考郴州在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定位、使命任务,主动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创新活力、发展动力,高位谋划郴州建设“四大定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塑造、科技支撑,一以贯之高度重视民营企业、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真诚对待民营企业,尽心竭力营造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是高标对齐融大局。坚持“四个面向”,主动在思想上对标对表、在行动上紧跟紧随,自觉地把中央和省委、市委对科技创新工作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建设国家创新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引领,全面聚要素、优环境、强服务,加快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全力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努力推动科技服务民营企业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高效推动开新局。大力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标志性工程,支持民营企业实施“冷热绿净碧”优水优用项目,加快郴州“水立方”模式走向世界。开展“科技创新湾区行”活动,落实郴州与佛山对口合作,鼓励民营企业引进创新资源,打造承接粤港澳大湾区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活动全覆盖行动,倾力打造湘南科技创新高地。

73424f7d899965d7cdde265ced17cb3.jpg

郴州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上线。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jpg

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 。

在“大”上落笔,勾勒“科技兴企、实干强企”的创新图景。坚持问题导向,同题共答、同力共举,抓大行动、建大平台、干大工程、出大成果,着力解决郴州民营科技企业总量不大、硬核不多、平台不足、转化不畅等“燃眉之急”“心头之患”。

一是开展“三大行动”育企。开展科技企业“育苗行动”,探索建立创投基金和“先投后股”试点,通过“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和给予一定投资奖励,加快催生科技创新主体从种变苗、从无到有;持续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服务能力,为培育科技型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推动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小到大”。开展高新企业“成林行动”,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创新发展,围绕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郴州市“1221”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破解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加快打造锂电、现代装备等创新型企业集群,助力高新企业“从大到强”。开展链主企业“领军行动”,发挥关键“链主”企业在创新转化、要素集聚、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以资本运作、供应链整合等方式,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引导链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打造行业领军型企业,助力链主企业“从强到精”。

二是打造“三大平台”兴企。做优园区创新平台,支持郴州高新区用好国家自贸区、出口加工区叠加政策优势,打造郴州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支点,引领带动全市科技创新实力系统提升;支持郴州、资兴、永兴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推动科技资源向创新型园区、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做大重点研发平台,加快推进郴江实验室、南岭现代种业实验室、镍基焊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建设。支持长信、阿秒光学、高鑫材料等民营企业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鼓励头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场景创新,统筹行业上下游创新资源,有效贯通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到工程应用、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做强科创服务平台,做实潇湘要素大市场郴州分市场,加快推进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管理改革,建设“郴州科技云”,打造“科技服务超市”,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通供需两端的最后一公里,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自选式、便利式专业服务。

三是实施“三大工程”强企。实施高端人才引育工程,落实“人才新政52条”,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育和引进,注重在重大创新实践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建立人才诉求“一窗受理”、人才服务“一站供给”、人才发展“一帮到底”的“一站式”服务闭环,打造天下英才成功之地、首选之城。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工程,构建“企业出题、院所解题、政府助题”和“竞争立项、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机制,全面推进企业与“大校、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加快推进中南大学、湘潭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的郴州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支持湖南农业大学设立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转化分中心,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推动科研成果到郴转化,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围绕有色金属、生物医药、氟化工、锂电新能源等重点领域,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实施一批中试项目,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打造郴州高新区、郴州经开区、湘南学院、永兴县、宜章县、临武县等“3+3”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郴州样板”。

郴州水世界   朱孝荣摄.jpg

郴州水世界。(朱孝荣摄)

青岛啤酒郴州公司利用优质东江湖水生产啤酒等产品。(2).JPG

青岛啤酒郴州公司利用优质东江湖水生产啤酒等产品。

为“通”字增色,打造“如鱼得水、如虎添翼”的创新生态。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推进城市大提质,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实现“功能+品质”深度融合,用一流环境吸引一流企业、导入一流资源、创造一流事业,形成从聚人才、聚资源、聚产业到给市场、给资金、给机会的创新生态圈,全力打造“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推动一大批创新主体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迅速生长。

一是畅通政策“礼包”。持续开展“走找想促”活动和“三送三解三优”行动,探索建设标准化厂房,为入驻项目配备中试车间厂房、分析检测中心等研发场地配套,提供联合办公区、餐饮服务中心、专家公寓、通勤班车等办公生活配套。着力破解科技领域惠企政策简单传达、机械执行,评估多、限制多,重招商引资、轻落地服务等问题,重点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研究开发补助、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等惠企政策落细落实、应享尽享,让民营企业在发展科技上“被尊重”,在推动创新上“有回报”。

二是融通资金“血脉”。完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体系,全面、足额落实中省市科技创新和优秀人才奖补资金,激励企业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市场机制撬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助力科技企业发展。加快科技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服务,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帮助企业获得授信贷款,争取产业基金、担保基金、过桥资金倾斜支持。加大科技型企业挂牌上市融资支持,力争在国家科创板、省科技专板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三是打通服务“关节”。树立“大科技”理念,强化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科技创新组织管理体系,建立科技企业联席会议、联点督办制度,监督项目规范运作,帮助基层排忧解难,指导企业创新提质。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科技人才、项目、机构“三评”改革,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科技评价体系。鼓励创新,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让更多人才、创客在郴州高质量发展中奋斗出彩、赢得未来。

(作者系郴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肖亮

编辑:肖雅之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