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散文 | 回想起我过的第一个教师节
2024-09-10 12:14:39 字号:

散文 | 回想起我过的第一个教师节

文/吴从惠

今天,是我国第四十个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国家正式设立这个节,标志着党和国家对教师、对知识分子的重视走上新历程。那年,是我走上教育岗位第2个年头,当年22岁,在天柱山下的汝城二中任高中语文老师。

一早,宽畅而略带陈旧的大礼堂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主席台上,靠前放着几张办公桌,桌上铺着崭新的水红色印花床单。中间那张,放了个麦克风。每个桌子后面有把藤椅,大小新旧不一。主席台上方,是条刚挂上的横幅,宋体黑字:热烈庆祝第一个教师节暨八五年新学期开学典礼!

我们当班主任的,自带小板凳,坐在台下每个班的最前面,其他老师单独两列坐在礼堂大门边。礼堂的主体是高中部八个班和初中六个班的学生。

主席台就坐的,有个年轻的女县领导,声音高昂,热情洋溢地讲话。会后,每个老师都领到一个印了“庆祝教师节”字样的崭新铁桶。

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一切很新鲜。这个学校兴建于1907年,在私立启民学校基础上建立的。之前,这里是个庵堂。开始只有初中,后有了高中。文G时期,很多在省城工作的大牌知识分子都曾在这里工作过,其中就有曾任湖南省社科院院长的罗小凡。也培养出不少人才。

学校离县城约七公里。平坦的田垌中间,突兀立起一座石山,叫天柱山,是汝城旧八景之一。清代邑生范佟写有《游天柱山》诗:“突兀奇峰插乱云,仙风吹袂卷霞氛。悬崖绿点青苔色,幽磴丹流紫绣文。月照夜潭鱼吐沫,烟笼晨树鸟呼群。参差贝阙空濛里,万石钟声到处闻。”学校就在天柱山脚下。天柱山是座石灰岩山,高约一百余米,四面陡峭,只有后山石隙中一条小路蜿蜒盘旋可上。山是空的,朝学校一面有多个洞口,其中最大一个叫清风岩。夏日,缕缕清风从洞中吹送,名副其实。一股清泉从洞中潺潺流出,成为师生们生活饮用水。

学校面积很大。操场在围墙外。校门朝西开。进校门后是个缓坡,左右分布三栋两层四间教室的教学楼。下到平地,左面是礼堂,右边是食堂,正对大门是学生宿舍,老四合院等。校园南边除办公楼,还有个鱼塘,塘边一个很大的果园,有桃梨桔柿等果树。

除了果园,教学楼之间也是栽了很多果树,大门左右边,就有两棵硕大的樱桃树,每年都结满猩红的樱桃小果。

树还有很多。礼堂边,食堂边都是。几人才能合围的大松树,水杉树,枇杷树、苦楝树等。起风时,松涛阵阵,很有韵味。

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前不靠村后不靠户,安静清幽,鸟语花香。离校园不远的黄家村,是当年毛主席率工农红军攻打汝城时驻过的地方。这里遍栽梅子。花开时,花瓣像雪花翻飞,蜂鸣蝶舞,那叫一个美。

教师节后,正式进入日常教学工作。我任高二(61)班的语文课兼班主任。早读,我选首唐诗或宋词给学生赏析。晚上在斗室备课批改作业。周末,还时不时带学生到周边郊游。

学校也在想方设法改善老师福利。利用拆旧四合院的木料,给每个老师做了一张书桌。学校旁还有一个村子,叫金山,很多人家会制作藤椅,我从一个学生家买了一张藤椅。这些,当时都属于高档家具。这样,我也算有了一个简单的家。

大学毕业,亲戚朋友熟人见面,问,在哪工作呀?我如实相告。对方一般回答:也还好。同期毕业的,大多分到党政机关。当时,老师的地位还没现在高。我作为农民的儿子,有份工作,有固定收益,还是窃喜,也自豪。但在亲戚朋友眼中,仍觉有遗憾。

马上就体现在婚恋中。有人介绍女朋友,听说是老师,就有了几分嫌弃。有个对象明确说,有不有可能今后改行?那会,有文凭是吃香的,但老师不太香。我那会是没有改行念头的。

有一次,在去学生家访中,听到别人在讲一个故事。说一个老师上墟场买菜,连豆芽都要一根根挑,口气明显带鄙夷。这明显是污蔑挖苦,虽不是说我,听了非常不爽。

那时,老师收入普通较低,除工资收入,更无别的油水。开支又大,很多是半边户,不精打细算,日子还真难捱。老师小气说法也由来已久。

可形势在起变化。这不,国家专为老师设立了教师节。那会,不仅教师待遇差,整个科学家知识分子待遇都不咋地呀。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有篇文章,《科学的春天到来了》反响很大,反映了当时社会现状。

几十年的光阴,白驹过隙。现在我都退休了。生活的路都不容易。欣喜的是,苦难已过去,祖国也正在通往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老师的待遇,与四十年前比,可谓翻天覆地,有了巨大改善,有了教护龄工资、有了绩效奖,有了《教师法》,师范院校成为热门专业,老师已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如果有来生,我定终身执教鞭,痴心不改!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吴从惠

编辑:沈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