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哲学里的郴州|千里归耕,95后成“女拖拉机手”
2024-08-21 18:35:32 字号:

哲学里的郴州|千里归耕,95后成“女拖拉机手”

骆雨,大热天,想落雨不?

8月9日,湖南气象图上,郴州热成赤焰色。“秋老虎”刚刚轮值,立马发威,阳光白炽灼眼,丝毫不见落雨的风吹草动。

骆雨出生时,阴雨连绵两月。一个名字“梨花带雨”,随她降临北湖区华塘镇三合村一户骆姓农家。

8月上旬,种粮大户骆家,300多亩杂交稻制种,正逢扬花授粉关键期,倘若淋一场雨,辛劳容易泡汤。骆雨爸爸骆元波、丈夫江茂智率队,操控无人机“赶粉”,跟时间赛跑。

天再热,骆雨也不想落雨!

骆元波、骆雨和江茂智(从左至右)。.png

骆元波、骆雨和江茂智(从左至右)。

农业靠天赏饭,怕涝怕旱怕老天添乱。或许是骆雨与爸爸、丈夫的名字里无不“带水”,去年夏秋收获季,老天老落雨,骆家早稻倒伏,大约30万斤谷子生芽。天落雨,人落泪——50多万元触手可及的进账,“银子化水”于“最后一公里”。

干农业,“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端牢饭碗,骆家披荆斩棘,15年如一日耕耘天地间。

骆雨爸爸骆元波、妈妈王凤容,早年打工东莞。2009年回华塘镇三合村过春节,王凤容获知当地流转耕地,前三年免租金,下定决心返乡种田。

一没资金,二没技术,夫妻白手创业。好在北湖区原劳动局出面担保,骆家得到银行贷款“输血”,购置了犁田拖拉机,复耕“长树长草不长粮”的荒地。为抢农时种上早稻,夫妻俩带上高压锅,野外挖坑埋锅造饭。

骆雨生于1997年,父母返乡种田的2009年,她12岁。周末放学回家,“小大姐”煮好饭菜、看好弟妹。“常常等到晚上10点多钟,听到屋外拖拉机响,我们就知道可以开饭了。”骆雨回忆道。

骆家“农机军团”兵强马壮。.png

骆家“农机军团”兵强马壮。

第一年,骆家流转了160多亩耕地。15年埋头力耕,骆家种地已破4000亩大关,系郴州屈指可数的种粮大户。

这4000多亩耕地,跨北湖区、桂阳县,零散分布5个乡镇(街道):华塘、鲁塘“两塘”,保和、安和、正和“三和”。最远一块地20多公里,最小一块地仅仅几厘,典型“斗笠丘”,收割机掉不了头,需要“原路返回”。

这4000多亩耕地,八成是复耕荒地,“硬骨头”块块难啃,开垦、种收都伤农机。别人家农机可用5年,骆家农机只能支撑3年。

唱响土地恋歌,骆元波一颗“粮心”痴情不改,看见了荒地就心痛,就想“捡宝”种粮。

毕竟岁月不饶人,地里一茬茬生长新事物,自己思维难刷新、脚力难跟进,骆元波琢磨,该“交印”培养接班人啦。

故乡的风吹去泥土芬芳,骆雨你们回不回?

新“女拖拉机手”骆雨。.png

新“女拖拉机手”骆雨。

福建彰州,骆雨远嫁。

长沙读大学时,骆雨结识了彰州小伙江茂智,听他说闽南话“像看台湾剧”。没有悬念,“台湾剧”的续集是爱情剧、生活剧。

父召唤,召必回。骆雨、江茂智放弃了厦门的民宿生意,2022年小两口双双从大城市回到华塘镇小山村。

不忘“耕”本,千里归耕,骆雨是认真的。一名95后“不爱红装爱武装”,跟拖拉机较上了劲。一次练驾驶,拖拉机上坡颠簸,骆雨摔伤了手。至今依旧扎着钢板的手,拿到了拖拉机手证。

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拓荒。新“女拖拉机手”骆雨,新农人再拓荒,并学会了操作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一机在手,“粮”机掌握。

千里归耕,骆雨乐耕。.png

千里归耕,骆雨乐耕。

青年自带创新思维,骆雨用心“跟班”,脚沾泥土走好“稻”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业农村迈向现代化,机械化可以跑出“加速度”。节本增效、应用农技、抗御灾害、集约经营……农机是现实生产力。

郴州丘陵区,田块小而散,更得靠铁牛“耕犁千亩实千箱”。骆元波曾经牵头组建了北湖区耕耘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便排位于农民前。骆雨回乡归耕,自然看重一张拖拉机手证。

骆雨帮父亲成立了“湖南郴州谷稷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谷稷公司头一波大动作——扩建农事服务中心,85台大小农机整队入“大本营”。农机无论自用,还是连人带机代耕代插代收,都更规范、更具计划性。

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新“女拖拉机手”骆雨为乡村振兴踩油门、加马力,稻花香里绘就“丰”景,回答“谁来种地”这一时代发问。

田野播种青春力量,农业越发有奔头,农民越发有体面。机声隆隆中,稻浪层层里,后浪推前浪,一浪高一浪。




主笔丨陈 乘  供图丨李 明 李 阳

二审丨龙芳华

三审丨肖   懿

支持丨北湖区委宣传部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陈乘

编辑:何晓露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