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的十年变迁
2024-07-22 17:55:03 字号:

“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的十年变迁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郴州报道

盛夏阳光白晃晃,照得绿树发光亮。民房改造的土菜馆内,朱小红坐在摆满茶水和水果的桌边,与前来研学的客人们你来我往相谈甚欢。阵阵欢声笑语破窗而出,飘向村边的山水间。

沙洲土菜馆_副本_副本.jpg

沙洲村土菜馆。

朱小红是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的村民,正在参加一场高校师生研学访谈活动。7月17日,湘南学院13名师生组成的暑期社会实践研学团走进沙洲村,通过进馆参观、入户探访和现场问答等,试图在此探析乡村发展变化的密码。

沙洲村是红军长征路上“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1934年11月,红军长征途经沙洲瑶族村,3名女红军借宿村民徐解秀家,临走时把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徐解秀。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沙洲“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_副本_副本.jpg

“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

作为徐解秀老人孙子的朱小红夫妇,十年前仅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增收,经年累月起早贪黑在田地里忙活,一年到头收入不足万元,日子过得紧巴巴。如今,他依托在家里开土菜馆,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他的故事,正是沙洲村十年之变的生动缩影。

2014年,沙洲村全村142户、542人中,有30户、95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仅为几千元,村集体经济接近空白。回想过去那些艰辛日子,朱小红至今仍颇感心酸。“一双儿女要抚育,年迈父亲要赡养,干农活日晒雨淋,累得腰酸背痛,连挺直身板都难,压根就看不到希望,以为这辈子就这么没完没了苦下去!”

沙洲创业一条巷_副本_副本.jpg

沙洲农特产一条街。

故事的转折,源于精准扶贫的实施,尤其得益于“半条被子”故事的热传——汝城县委派驻的扶贫工作队进驻沙洲村,对贫困户实施“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还积极举办了厨师、面点、水果种植等培训班。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大会上,随着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的讲述,“半条被子”故事迅速传遍全国。当地抢抓契机,利用八个月时间建起了红色沙洲景区。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首站来到沙洲村,让这个湘南小山村愈发声名鹊起、游人如织。

火热的旅游人气,让朱小红嗅到了商机。他将自家房子改造为商住一体楼,利用在厨师班所学手艺,开起了全村第一家土菜馆,不仅实现了收入连年递增,还示范带动了村民们发展农旅业,吃上旅游饭。

沙洲幸福食堂_副本_副本.jpg

沙洲幸福食堂。

“过去,女红军给我奶奶送来半条被子,如今,共产党给我家带来幸福日子。希望我的经历,能够为各地人民带来启示和鼓舞。”交流中,朱小红敞开心扉掏出肺腑之言,“把沙洲村的这份温暖感动传播出去,相信在党的关怀领导下,随着时代发展,以后的生活都会一天更比一天好。”

2023年,沙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万元,比2014年增加了1.3万元;村集体收入由2014年的0.36万元提高至106万元。十年间,这个偏僻荒远的小瑶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沙洲瑤绣共富工坊_副本_副本.jpg

沙洲瑶绣共富工坊。

最直观的变化在于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过去,村民种出的蔬菜和水果,都靠肩挑背驮着去集镇售卖,换些零用钱,经常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八十多岁的村民朱四书回忆说,沙洲村2000年才有第一条通村水泥路,唯一的公共文化设施是一个破烂不堪的篮球场。村庄到处破旧泥泞、杂乱无章,家禽家畜满地跑,住着忧心,来客糟心。

如今,沙洲村泥泞坑洼的道路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宽敞平直的环形柏油大道,直通沙洲高速互通,公交定时定点进村,水、电、通讯、银行、快递等设施也一应俱全。随着绿化、亮化、美化、序化、洁化等系列工程实施,村庄处处蝶变成景。

沙洲奈李文化节_副本_副本.jpg

沙洲柰李文化节。

“在村里办了免费公交卡,我一卡在手、全县都走。”朱四书说,他经常坐公交车上县城参加同学聚会,还搭乘快车到市里赶大集、坐着高铁到省会逛大街。“现在村民外出,多半是因为走亲访友、玩乐观光所需。”朱四书表示,村里推出了马上办、上门办、帮代办等“五办”服务模式,事情交由村干部操心办理,基本实现了办事不出村。

小山村的“蝶变”,离不开产业发展。“脱贫之后不歇脚,乡村振兴劲头足。” 郴州市委派驻沙洲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谭诗华介绍,全村发展了小水果、旅游商店、特产摊、餐饮、民宿、瑶绣、电商、光伏等多元产业,实现了4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达到了80%。同时,利用日益壮大的集体经济,村里每年为全体村民缴纳一半的医保费,为70岁以上老人和困难户开办了幸福食堂,统筹景区保护和村民建房需求在后山建起幸福新村,新办了瑶绣共富工坊带动60多位绣娘增收,还积极举办了沙洲“村晚”“年货节”“柰李节”等幸福节会……村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沙洲村晚_副本_副本.jpg

沙洲幸福村晚。

徐解秀曾孙女朱淑华,2018年辞去在外工作,回村担任景区讲解员。在她的讲解中,除“温暖”外,“变化”“幸福”也是高频词。馆内,面对这次的高校研学团,她饱含深情从“半条被子”故事一直讲到沙洲新时代发展故事,令师生们深受启发教育。“景区越来越美,村民精气神越来越好,村里年轻人越来越多……”朱淑华介绍,去年,沙洲景区接待游客140多万人次,高峰期日接待游客量达到1.8万人次,强力带动村民农商旅经济发展。

从广东潮汕地区远嫁过来的创业者朱晓英,过去一度带着全家长期待在娘家,前几年见到村里发生了大变化,便带着娘家兄妹一起返村,开起1家奶茶店和3家土特产店,年收入超过20万元。前不久,她家还在工作队和村里的组织下,通过抽签领到了幸福新村的新房钥匙。

沙洲幸福新村_副本_副本.jpg

沙洲幸福新村。

“新房子、新希望,可满足分户居住,还可开办幸福民宿。”人来人往的沙洲农特产一条街,朱晓英从繁忙生意中抽出时间,与前来研学的师生们展开深入交流,围绕创业经验、政策支持、乡村治理等方面的提问,笑容灿烂热情耐心逐一作答。

“‘半条被子’和青年创业者的故事鼓舞人心、感动人心,令人倍感温暖,深受启发。我想,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弘扬,带动了这里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湘南学院其中一名外地学生说,“回去后,我一定把沙洲村的故事讲给家乡的人们听,希望大家在了解‘半条被子’故事后,都能得到启示激励。”

眼下暑期,作为中国柰李之乡的文明瑶族乡,正值柰李、黄桃、翠冠梨丰收上市,当地以沙洲为轴的“十村一社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也硕果盈枝、遍地开花,吸引着各地党员干部和各大院校师生研学团队纷至沓来。这里正成为诠释乡村振兴发展变化炙手可热的样本点。

“我期待每一个五年、十年的到来,因为沙洲一定会越变越好,村民生活会越来越红火,让更多的人在此能够探寻更多的幸福密码。”展望未来,沙洲瑶族村村支书、主任朱向群信心满满。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邓生祥

编辑:沈馨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