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 星期日 晴
总说人要多充电,不仅是自我提升,而且也包含自我调整。因此,在忙碌的一周后想着和几位好友到红色沙洲村去散步、观景,亦是充电和释放。
行至一塘边,各种特色植被映入眼帘。来不及多想,调整手势,按下快门,记录瞬间,回看照片的刹那,竟觉得这图片颇有语文课本里的插图韵味。后又至沙洲分校,顿时心生崇敬,可知触景生情、由景入境的道理是不错的。
由此联想到学校开展的阅读教育活动,我想:与其端坐教室了无生趣地读文字,倒不如亲临其境,亲自从自然、从生活中体验活过来的文字。与其在随波逐流中盲目阅读,不如细想何处可静心品文。大多数人选择到图书馆、公园等幽静之地去阅读并非只是数据,可见环境之于阅读的影响是有何等分量。
此处“环境”一说并非只是强调阅读是一定要到哪个特定地方去,更多的其实是一种氛围。
时至今日,阅读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就好比人饿了,需要吃饭,困了需要睡觉一般,恰好印证了当下“精神食粮”这一概念。用心创造一个读书佳境并非易事,现如今科技发达,学生能足不出户就接触到各类书刊,且随时随地阅读。可也正因如此,各类沉迷电子书、无法静心读书的乱象丛生。好的读书环境才能有好的阅读质量,结合学校教育中的阅读教育,这不失为一种经济实惠且行之有效的能够培养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阅读是需要用一生去践行学习的事情。且就“全民阅读”来看,谁能妄下定论:阅读教育只是极少数人的事呢?活到老,学到老,不过本人相信,能把阅读进行到底的人,绝对是厉害角色!学生读书不应该拘泥于“死读书、读死书”,要跳脱观念,古有游学长见闻,当今环境宜人心。
回想起此前学校开展的沙洲研学活动,学生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切身感悟红色精神,深入了解“半条被子”的内涵核心,体会军民的鱼水情深。世间万物皆是学问,参加研学活动,是换种环境走向自然,走进社会,正好是对学生平日里学习到课本知识的精神层次印证,有效加强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共产党的进一步认识。一个鼓励阅读的学校环境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读写技能。
(作者:汝城县第四中学 黄常燕)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黄常燕
编辑:何晓露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