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1月16日讯(通讯员 邱佳乐 雷小暾)近期,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向社会公示了湖南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推荐名单,北湖区两项非遗“郴桂北路戏”和“鲁塘砂罐烧制技艺”上榜。截至目前,北湖区列入省级以上非遗名录项目增至4项。
“郴桂北路戏”是郴州地区民间戏曲文化中的一朵艺术奇葩,它根植并传承于民间达数百年之久,也是全省传统戏剧类唯一新增上选的非遗项目。
据记载,清道光年间,北湖区小埠村邓姓族人邓贻绍、邓传发与曹基源(邓传发结拜兄弟)是最早一批学习北路戏的艺人,历经数代传承,最终形成以小埠村邓氏为主的家族式传承模式,这也使北路戏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并发展成为当地的特色传统文化。
“郴桂北路戏”常演传统剧目有《下洛阳》《傅伯龙赶妻》《金钏会》《刘海砍柴》《九龙杯》《苦茶记》等。这些剧本描绘劳动生活,表达人们对辛勤劳动的由衷赞美,也通过批判那些危害社会、危害家庭的行为,从而教育人们珍惜幸福美好生活,颂扬重情重义、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
“鲁塘砂罐”是北湖区鲁塘镇上鲁塘村出产的一种特色工艺器皿,早在鲁塘何氏义枋公(公元1241—1323年)时代,这种工艺就从广东潮州传到鲁塘,距今有八百多年的历史。
“泥巴草屋作戏园,旋转舞台把戏唱。十个指头拍拍打,五个指头打圆场。”这琅琅上口、生动形象的顺口溜成为上鲁塘砂罐烧造工序口诀之一。传统鲁塘砂罐制造过程较为复杂,共有三十六道工序、七十二道手脚,最难的是对砂罐炼制的火候控制,须把火温控制在1200℃左右才能烧出好的砂罐产品。
目前,鲁塘砂罐仅剩何善平一家在坚守,到何善平的儿子何海江已是21代。为使鲁塘砂罐走出传统工艺发展瓶颈,何善平一家不断改进传统工艺、学习新技术、研发文创产品,终于走出一条传统与创新相融合的新路子,鲁塘砂罐也成为湖南省响当当的非遗品牌。鲁塘砂罐整合成为非遗文创及旅游商品,还衍生出“砂罐菜”、“砂罐茶”、“砂罐围炉”、“砂罐烤奶”等美食品牌。
近年来北湖区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强,非遗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目前,北湖区共有各级非遗名录项目64项。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 邱佳乐 雷小暾
编辑:周蕾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