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束光穿透历史,照向林邑郴州。这里是湖湘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的十字路口,是悠悠千载农耕文化的滥觞之地,是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发扬壮大的“九仙二佛之地”。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荟萃、革命人才辈出的郴州。去一个有光的地方,聚焦思想之光,红网时刻推出《林下对话》栏目,触摸比阳光更炙热的闪耀思想与滚烫灵魂。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胡用梅 整理报道
尹振亮是一位出身农村,笔尖聚焦农村的郴州本土作家,他的作品充满浓浓的乡土情怀和人文情怀,出版多部散文集和长篇小说,公开发表作品逾200万字,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是郴州文坛不可不提的一位。
本期我们的《林下对话》走近他,听他向我们分享他对创作的思考及他的创作与故乡郴州背后的故事。
记者:尹振亮先生,您好!感谢您百忙之中接受红网专访。作为一名郴州本土作家,您的文学创作动力来自哪里?您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部,为什么?
尹振亮:我的文学创作动力,应该说是来自对郴州这块文学沃土的热爱。从古到今,无数的文人墨客在郴州留下了大量的文字,我羡慕他们,更感恩他们,为郴州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从目前来说,我最满意的作品应该是2020年12月出版的散文集《乡履拾韵》。它在一年内,两次重印,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定影响,被列入了2021年度全国农家书屋重点发行图书。在这本书中,我写的每一行文字,都倾注了情感,很多的人和事,都曾经让我感动,甚至流泪。
比如,书中“不想见到雪”这篇文章,写的是2008年春节那场百年罕见的冰灾,当年,我的家人为了我写好新闻报道,在大年除夕之夜,在正月元宵节之夜,冒着寒冷,陪我写稿发稿的场景和故事,这篇文字真的是流着泪,写下的。愧疚啊!
记者:您的作品如《行走在嘉禾》《乡履拾韵》等,众多都是关注乡村生活,散发出浓郁的泥土气息,为什么您会选择这类主题?另,通过这类题材,您希望传达给社会什么信息?
尹振亮:我出身于农村,生活的根和场景都在乡村,乡村的变化,乡村的发展,自然有种脐带般的牵连与牵挂。再说,乡村视野广阔,景色迷人,时时处处都散发着新奇感。所以,我的作品基本上都与乡土有关。不管是写散文还是小说,笔尖都对准乡土里长出的故事,那些人和事都是我创作的源泉。乡村是我灵魂的安放之地。所以,我写的作品都浓浓的乡土气息。我下个月即将出版的短篇小说集《乡履逸事》,绝大多数的篇章也是来源于乡村或者于乡村有关。基因所然吧。
记者:郴州是您的故乡,在您的文学之路上,故乡对您的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尹振亮: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我觉得,影响一个作家思想的,应该是本能。就像我,每次一下笔,就有种乡土情怀,情愫涌上笔尖。比如我写嘉禾民歌,写了无数篇,自然而然都会写到嘉禾民歌。为什么?因为,我从懂事起,就一直浸泡在妈妈的伴嫁歌声中。长大后,嘉禾民歌的旋律、内容、故事等方面,都对我的写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民歌的一些修辞手法,运用到写作中,会给人一种新奇感。
还有我近年来写郴州的文章也是这样,因为我熟悉郴州,11个县市区的重要景点都到过,对脚下这片土地感到温馨、留有温情,写起来心中有数,郴州的一山一河,构筑了我的创作经纬线。
有人说:文人是块磁铁,而我说:故乡是块磁场。一位本土作家,只有贴近身边人,撷取身边事,才能行稳致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郴州,为我的文学创作点亮了一盏灯,我就要让它成为林邑郴州、福城郴州的“导航灯”,让郴州的山水变成一行行闪光的文字。
记者: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之路上,您有着怎样的规划和想法?
尹振亮: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上,谈不上规划,只想让更多的人能从我的文学作品里找到时代发展的烙印,找到郴州、嘉禾的影子。目前,我正在创作的长篇小说《铁花》,写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一位锻造世家的故事,从他们的发展轨迹,展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经纬。
还有我去年在《湖南文学》发表的“镇长出嫁”,刻画的是一位乡镇干部在前些年的扶贫攻坚工作中,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帮助群众谋利造福的生动场景和故事,展示了当代人的精神风貌。在接下来的时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写出一两部有影响的作品来,不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天地有大美,山水看郴州!人间有大爱,福城数郴州!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周蕾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