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如约”的历史回响
2023-09-19 09:32:43 字号:

“如约”的历史回响

 曾飞云/文

在郴州市区最热闹最繁华的中心地带,保留着一座两千多年前的古墓。古墓占地面积不算大,但土堆高耸,亭阁齐全,在寸土寸金的闹市区能保留这么一座大墓,已经很了不起了,肯定是大有缘由。

事情追溯到公元前206年。那时在反秦起义军的大帐中,发生一起惊心动魄的较量。项羽派遣的使者风一样进帐来,神情傲慢地递给义军盟主熊心一封信,信的内容简单而生硬,要求熊心更改、毁弃当初的约定,重新考虑天下归属。当时,项羽刚刚在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拥几十万精兵强将,气势如虹,所向披靡,而熊心只不过是象征意义上的盟主而已,根本没有实权可言,就是刘邦,跟项羽相比也差远了。项羽提出的要求,熊心敢说半个不字?!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熊心把项羽的要求明确而坚定地回绝了,称一个人要讲究诚信,并重申必须按照原先的约定办事!关于这件事,司马迁记叙得简洁而清楚: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史记•项羽本纪》)

原先的约定是:谁先攻下函谷关进入秦朝首都咸阳,就尊谁为大王。而眼下的事实是刘邦最先攻入函谷关。

熊心曾经牧羊为生。几年前,熊心的爷爷楚怀王应邀前往秦国,却被秦国扣为人质,要求割地换人,楚怀王宁死不屈,最后竟然客死秦国,楚怀王的死,让楚国人对秦国恨得咬牙切齿。由于国破家亡,为躲避战祸与政治迫害,楚怀王的孙子熊心化身为平民,隐姓埋名,照看一大群山羊,聊以度日。时局混乱,熊心既害怕与外界接触,内心里又渴望投入到反秦大军中,实现报仇复国的梦想。当然,熊心做梦也不会想到,忽然有一天会有人把他抬出来,直接称他为“楚怀王”。

举事一旦成功,分享胜利成果往往成为棘手的事情。在一次重要的军事会议上,熊心别具匠心地发布了自己的政治宣言,拟定了一个君子协定:以后随着战事的发展,谁最先攻下函谷关,进入秦国首都咸阳,就尊他为王(先入关者王之。)这个公平的协议,当然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因为这意味着谁都可能成为以后的“王”,可以激励大家勇于争先,奋力杀敌,而且似乎也可以避免举事成功以后无谓的内部争斗,就连项羽,也是举双手赞成的,在他看来,凭自己的本事和实力,咸阳迟早都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没有想到的是,事后却是刘邦率先攻入函谷关。现在,项羽也来讨要天下了,天下只有一个。在这个骨节眼上,楚怀王熊心的处境很尴尬也很危险:一边是实力雄厚,气势汹汹,势在必得的实力派人物项羽,一边是颇得人心,名正言顺的“先入关者”刘邦。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人也许会面对现实,权衡利弊安危,选择变卦违约,也就是宣布当初的约定无效,把皮球踢给别人,甚至送个顺水人情直接宣布项羽为王也说不定。然而熊心并没有见风使舵,而是明确而坚定地遵守当初的约定,毫不拐弯抹角地宣布:“如约!”回答得那么干脆响亮!

改变约定的理由可以罗列一火车皮,但熊心就是要遵守信义,坚持”如约!”这个如约”二字”,穿越两千多年的时光,至今依然闪闪发光。

想一想都让人敬佩:义帝不可能不明白,以自己的处境,想要对抗项羽,确实是以卵击石!而只要本能地顺从一下杀气腾腾的项羽,就能避灾免祸,违心地更改一下当初的一纸约定,就能非贵即富,而且这样做似乎并不会背负什么骂名,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嘛!

见硬的不行,项羽就来软的,在谋士建议下,他突然尊熊心为“义帝”,想用好处诱惑熊心。

面对突如其来的高帽子,熊心依然保持头脑清醒,坚持着自己做人的基本准则,信守着当初的约定,并没有改变当初约定的意思。

不可一世的项羽再也按耐不住了,他自封为“西楚霸王”,你熊心不封我,我就自己封!我不但要封我自己,我还要大封天下:项羽一口气封了几十个王,让各种“王”遍地开花,让天下各个角落都塞满“王”,而且只给刘邦封一个小小的汉王,看你熊心怎么去“如约”!看你刘邦怎么去“王之”!

熊心还是不为所动。见熊心软硬不吃,项羽决定动粗了,他首先以“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为理由,把义帝熊心迁往当时的南蛮之地郴州,郴州在郴江之畔,湘江是长江的上游,而郴江又在湘江之上,够“高”的了。理由冠冕堂皇,实际是让义帝远离了当时的政治军事中心。

之后,项羽一不做二不休,派部将鲸布将熊心刺杀于郴州。熊心在郴州被刺死后,善良淳朴的郴州人,被义帝熊心的经历和遭遇感动得一塌糊涂,他们不畏惧项羽和黥布的魔爪,奔走相告,把义帝好生安葬,名之为义帝陵。那天,人们纷纷加入送葬的队伍,掩映在树林中的郴州城哭声四起,遍地缟素……从此,义帝便与郴州融为一体了,肉体在这里安息,精神在这里扎根,义帝陵成了郴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见证了义帝遇害的泉水,被叫做穷泉,也被叫做剑泉。

也许,我们很难以今人的眼光去看待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但是熊心如此不顾后果地坚持当初约定,一不图名,二不图利,三不畏生死,全都是为天下苍生着想,着实体现了为人的是非标准,符合我们中华儿女的行为准则,诠释了“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做人道理,犹如一道闪电,让中国历史陡然增色不少,就连以后的牧羊人,也会为之骄傲!

到郴州追杀了义帝后,项羽心中石头落地,不过,他的内心深处却不知不觉浮出一丝阴影,隐隐有种不详的感觉。逐渐萎缩的项羽,拖了三年时间,在最后一战失败了:在垓下,项羽一夜之间四面楚歌溃不成军,落得别姬自刎的下场。天下最终由先入关的刘邦治理,总算圆了当初熊心用生命坚守的约定,熊心的死,体现了巨大的价值!用楚歌瓦解楚军的斗志,应该只有楚国人才想得到,那么,这个人是不是熊心的追随者或者崇拜者,为了给熊心报仇而献给刘邦的计策呢?我看很有可能!

义帝死了,死于项羽之手,死于坚守信义;义帝死后三年,项羽也死了,死于楚汉相争,死于背信弃义。项羽在最后一刻哀叹:“我的失败是上天注定的,并不是仗打得不好的原因!”这种自我安慰的托词,总算悟出了部分失败的根源:失去了信义,失去了人心,也就失去了天道,是天要亡他。况且,义帝和项羽还是老乡啦!老乡杀老乡,早已坏了彩头,项羽焉能不败?!

“楼头有伴应归鹤;原上无人更牧羊。”熊心这样一位曾经牧羊为生的帝王,这样一位有名无实的盟主,竟然可以如此有胆有识,重信重义,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难得的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历代数不清的帝王将相中,具有这种胆识和信义的着实不多,这也许正是义帝陵历经二千二百多年保留至今,相关故事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所在。

关于那段风云,郴州境内的义帝陵壁画巧妙地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组是《拥立怀王》《守信如约》,一组是《受命入关》《吊孝发兵》《天下归汉》,一组是《破釜沉舟》《弑帝于郴》《四面楚歌》,每一组都代表一个主题,都代表一个重要环节,都表达了一种因果关系。

是的,因果关系。义帝熊心用生命捍卫了信义;而霸王项羽,却因为背信弃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义帝陵,不仅仅是一个名胜古迹,更应该是一个讲信义的圣地:守信者,来此看看,想违约,更应该来此看看。

据说,义帝陵还在规划修葺扩建,我看非常应该。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 曾飞云

编辑:胡用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