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 星期五 晴
“火车己经进车站,我的心里涌悲伤,汽笛声音已渐渐响,心爱的人要分散,离别的伤心泪水滴落下,站台边片片离愁涌入我心上……”。6月30日早上,晨风轻柔,天高云淡。汝城县第六中学校校园里,到汝城县完成支教任务的长沙开福区教师都已集结待命,等候回长沙的大巴车的到来,这时校园广播响起,播放着欢送大家返程的音乐,歌手曹磊演唱的《车站》传入耳中,歌声如泣如诉,瞬间,不舍之情弥漫开来。是呀,支教时间虽只是短暂一年,可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在各自的支教学校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留下了难忘的支教故事,我的思绪也一下子飞到了我的支教地------汝城沙洲。
和我一同支教的有杨敬凤老师、何怡雯老师、杨英老师。支教的学校叫汝城县第四中学,这是一所将近一千六百名师生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位于文明江畔,羊角岭下,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沙洲。
在沙洲,我们感受到了半条被子不一样的温暖。
在这里,我们又一次接受了红色教育的洗礼。
沙洲是一块红色热土。回望历史,有一种爱叫军民相拥,鱼水情深﹔有一种爱叫风雨同舟,命运与共﹔有一种爱叫半条被子,温暖中国。
我们从省城长沙到汝城沙洲,从繁华都市到美丽乡村,从城市学校到农村中学,我们一路追寻着先辈足迹,又一次重温历史,重温经典,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到达沙洲的第一个周末,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来到沙洲村,急不可待地探访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沙洲村是一个透着传统古朴与现代气息的江南小村落,村前流淌的滁水河,飘香的果园,村后青翠的树林,还有一排排整齐有致的青砖瓦房,偌大的民俗广场,铺着河卵石的巷道,三位女红军雕像……沙洲悄然走进了我们的心里。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水果之乡民风的纯朴。
沙洲是一块绿色沃土。它地处北纬25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几乎一年四季鲜果不断,从每年四月上旬开始上市的枇杷,到后面的杨梅,桃子,还有梨,奈李,十月份国庆节过后还有桔子柚子,光桃子这种水果就有十来种,什么黄桃呀,油桃呀,红心桃呀,还有蟠桃呀......水果当中又数奈李最为有名,这种水果不仅甜脆还多汁,而且吃后还特别让人开胃,每年一度的沙洲奈李节更是让这种特色水果美名远扬。我的学生们也经常在果子成熟后把他们自家产的枇杷、杨梅、李子等水果从家里带一些到学校来给我们老师品尝,来表示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省城客人的欢迎。临回长沙的头一天,班上一个女生对我说:“苏老师,我们太爱听您的课了,您教的片断作文法真管用,您讲的《卖油翁》分析太到位了,我现在能熟练背出来了,只可惜您就要离开我们了,我爸爸还说等奈李熟了,再送些给你们尝尝。这学期我的语文成绩能考全班第一,谢谢您......”
在这里,沙洲半条被子的温暖不仅有红色的故事,有沙洲人民的热情,还有学校领导同事的关心帮助指导。学校一位有着近三十年教龄的语文教师张银发他就如何上好我那节《卖油翁》公开课,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他那扎实的教学功底,先进的教学理念,还有那一份深厚的教育情怀,让我受益多多!
支教,让我有幸认识了沙洲;支教,让我再一次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支教,让我的教育理念有了质的改变,让我的教师生涯有了更美的遇见。
别了,我爱的沙洲!
(作者:长沙开福区支教教师 苏爽、汝城四中 张银发)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苏爽 张银发
编辑:龙芳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