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 星期二 小雨
客车缓缓驶入沙洲村,远处的连绵群山,沿途的石桥小巷透过一方车窗拉开我的眼帘,七月骄阳似火,我的心也被点燃。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赴湖南沙洲村社会实践团抵达目的地,作为实践团一员的我,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去感受“半条被子”的温暖,体会革命军民的情谊。
我们首先来到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一张张陈旧泛黄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陈列展品、一座座栩栩如生的英雄雕像和一段段温暖人心的故事,见证了长征路上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以及沿途百姓的恩情与托付。
在女红军雕塑前,我担任志愿讲解员为学校领导老师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完成志愿讲解,我回望那座三位女红军剪被送给徐解秀老人的雕塑,不禁想起祖父最爱提起的故事。
祖父是一名老解放军,也是炊事班的班长,当年在内蒙一带的山上备战时,物资短缺,当地的百姓便毫不犹豫地把自家的骆驼牵来给解放军改善伙食。我想,这些故事都是相通的,中国共产党和老百姓是赤诚相待、不可分割的,作为青年党员,我更应把这份军民鱼水情带来的感动牢记心间,付诸实践,初心如炬,勇毅前行。
沿着“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的阶梯缓缓而下,我们来到沙洲农家书屋。学校的领导老师招呼我们坐下,面对面,膝对膝,一块交流所思所得,开启一场“围炉日话”。过程中,实践团同学们踊跃发言,畅谈感悟,挖掘“半条被子”精神的时代意蕴。
当日下午,我们一行来到徐解秀故居继续参观学习。故居外,青砖黛瓦的房屋鳞次栉比,门前闲坐的翁媪笑容洋溢。行至徐解秀故居,村民告诉我们,“徐解秀老人的小儿子朱忠雄老人经常坐在这里欢迎来客的,但是可能刚刚出去了还没有回来。”话音刚落,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朱忠雄老人八十多岁高龄,虽然驮着背,但看上去依然精神矍铄,他热情地同我们交流问好,说起母亲曾收到过红军送的半条被子,而现在他们家也过上了幸福日子,这都是因为党的关怀和照顾。
远山青如黛,白堤落玉珠。沙洲的景色美不胜收,但是比这更美的是沙洲的红色历史、沙洲百姓的心田。红色血脉永赓续,强国使命勇担当。在接下来的实践中,我们将深入沙洲,继续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挖掘“半条被子”的时代意义,用脚步丈量沙洲山水,用眼睛发现沙洲精神,挥洒青春汗水,彰显青年担当!
(作者: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学生 徐沛沅 指导老师:祁琭)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徐沛沅
编辑:胡用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