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赵妮娜 郴州报道
自古以来,菊花就被人们称为“花中君子”,寓意着高尚的情操,在宜章县岩泉镇红桥村,就有一位人如其名菊香四溢的普通村民——姚菊香。
她从十几岁开始就肩负起照顾年迈父母和智障弟弟的家庭责任,几十年如一日,不仅将父母、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还将三个儿女培养成才考上大学,是乡亲们眼中的“好女儿”“好姐姐”“好母亲”。
勤劳懂事“好女儿”早早当起家庭“顶梁柱”
姚菊香的父母生有4个孩子,姚菊香排行老三。
姚菊香的父亲早年生意失败后四处打工赚钱还债,一家人全靠着耕种2亩田地维持生计,两个姐姐很早就外嫁了,唯一的弟弟姚中生患有唐氏综合症,姚菊香成为家中唯一的“生力军”。
小学四年级起,姚菊香就每天挑着盥洗的衣服和水桶上学了;小学毕业后,懂事的姚菊香已开始帮忙做农活;15岁时起,勤劳的姚菊香就开始帮着别人做饭打零工,以换取每月30元的收入接济家里,早早的成为了家中的“顶梁柱”。
结婚后,她和丈夫一起卖猪肉,丈夫负责摊点销售,她负责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22岁时,姚菊香的父亲姚合云出了车祸后便落下了病根,从此无法再做重活,一到梅雨季节旧患处就疼痛,因患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姚合云40多岁视力开始模糊,加上早年操劳身体变得虚弱。
人们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姚合云病倒后,姚菊香对他的关心有增无减,她细致入微的照顾着父亲的日常起居和看病吃药,乡亲们常常看到她独自背着父亲去就诊的身影,这样持续了30多年直到2009年姚合云去世。
父亲去世后,姚菊香怕母亲孤独苦闷就天天陪着母亲聊天解闷,2011年她和丈夫在镇里建成了一栋属于他们的新房,为了方便母亲和弟弟生活,她将1楼安排给母亲和弟弟住,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姚菊香的母亲直到2022年初去世,享年94岁。
姚菊香夫妇一同做菜。
善良乐观“好姐姐”成为“唐氏”弟弟“守护者”
姚菊香的弟弟姚中生患有患唐氏综合症,完全没有生活自理能力。
9岁时姚菊香从大姐家帮忙带了3年孩子后回到村里上小学,由于父母干活没法照顾弟弟,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她每天都要背着弟弟去上学。每天早上弟弟起来后,姚菊香要先拿纸给弟弟提醒他去上厕所,否则一不小心就是全身脏臭。天气冷了要给弟弟加衣服,热了要帮弟弟脱下来,否则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冷还是热。姚菊香的大儿子回乡创业后,姚菊香到大儿子那帮忙,为了照顾母亲和弟弟,每天家里厂里两头跑。
2022年姚菊香的母亲去世后,照顾弟弟成了姚菊香的首要任务,她将弟弟接到儿子的厂里和自己一起生活。刚开始姚中生非常不习惯会闹着往外跑,于是姚菊香一起陪着他适应新环境,慢慢的姚中生发现新的“家”空气更清新、活动场地更宽广、熟悉的姐姐也一直在身边,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姚菊香的二儿子在东莞工作多次提出想接母亲过去尽一尽孝道,但因放心不下姚中生,姚菊香一直未去。提到姚中生,姚菊香欣慰的说道:“我和他的房间相邻在一起,他知道那间房是他的,知道这间是我的就不会进去,吃完饭他还会知道收碗呢!”看着弟弟的精神、身体都越来越棒,姚菊香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她说:“我这个人其实很容易满足,只要生活比之前好,我就觉得日子都是甜的。”
姚菊香给弟弟姚中生穿衣。
坚强果敢“好母亲”悉心培育三个本科生
19岁那年,姚菊香经旁人介绍与丈夫结婚了,婚后两人在姚菊香家生活,共同做起卖猪肉的行当,照顾姚菊香的父母和弟弟,婚后两人育有两子一女。
为了让孩子们安心学习,姚菊香起早贪黑的卖猪肉、省吃俭用的供读书,如果当天的猪肉没卖光,姚菊香就挑着箩筐沿街叫卖,直到最后一块猪肉卖出去才回家。村里人常劝她说:“我们农村的孩子长大了不是去打工就是在家务农,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呢?赚了钱把日子过好点呗,别浪费在读书上!”但姚菊香却坚定的反驳道:“我自己小学毕业,没读什么书,但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多读书,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送他们读上书!”好在孩子们都很争气,一个个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在她的坚持和教育下,姚菊香的大儿子考上了哈尔滨师大、二儿子考上了东北师大、三女儿考上了天津师大,一家出了三个本科生。
姚菊香夫妇与弟弟姚中生、儿子刘峰一家。
现在姚菊香的三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孝顺的大儿子刘峰夫妇更是主动放弃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创业,接下母亲的接力棒,承担起照顾父母和舅舅的责任。姚菊香的二儿子刘平每当回想起自己两次复读经历,都感慨万分:“在那个年代,如果不是我的妈妈坚持供我们读书,我们不会有现在的成绩和生活;如果不是妈妈坚定的供我复读两年,那时迷茫的我也会失去方向,考不上重点大学。”
如今,姚菊香唯一担忧的只有弟弟姚中生,她因遗传了父亲的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随时有失明的可能,她只希望在看得见的日子里能多与家人共受天伦之乐。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赵妮娜
编辑:胡用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