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鸟叫、荷叶田田,田埂、小河、蛙声起伏,没有车水马龙的忙碌,没有人声鼎沸的喧嚣,有的只是岁月静好、流水潺潺……
六月的桂阳县太和镇长乐村荷叶田田。
今年六月,我跟随市、县作协采风团,两次探访西河上游的长乐古村,行之观之听之感之,令我神清气爽、不虚此行。
长乐村位于桂阳县南部,距离县城14公里,村口为X060县道,东与北湖区鲁塘镇村头村交界,南与清和村相连,西与太和居委会接壤,北与烟村相邻。村部距离太和镇政府2公里,距厦蓉高速公路桂阳互通4公里。全村共5个自然村20个村民小组,900户3180人。土地总面积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00亩、林地2500亩,人均耕地0.8亩。山地面积3000亩,森林覆盖率90%,其中生态公益林880亩。2020年,获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2020年12月,长乐村被住建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第一次听闻长乐村源于抗日英雄曹克人。曹克人,名泽泉,号养正,湖南省桂阳县清和乡(今太和镇)长乐村人,1911年12月4日生,抗日将领,黄埔军校第14期毕业,国民革命军第99军99师295团1营少校营长。1941年10月4日,在第二次长沙会战后期的保卫湘阴县城战斗中弹尽粮绝而被俘遭日军虐杀,30岁时就以身殉国。“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朝,值此国家危亡之际,匹夫尚且有责,我作为军人,怎能临阵退缩?尚请双亲体谅时艰,顾全大局,善自颐养天年……我愿誓死抗日到底。”看着1941年8月烈士曹克人牺牲前从湘阴前线写给父母亲的一封家书复印件,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双眼。
抗日名将曹克人相关事迹简介牌。
曹克人,这位从桂阳长乐走出去的抗日将领,在1941年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以“我在,阵地在!”“誓与湘阴共存亡!”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率领全营将士,抵挡上万日军,坚守城池,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之歌。八十多年过去了,我来到烈士的故里,感受长乐村的新生。
长乐村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及人文景观丰富,但上个世纪90年代的长乐村没有产支柱业,老百姓大多守着几亩稻田过活,生活贫瘠,日子苦焦,村里的青壮年则选择到附近的几个煤矿挖炭,通过下井出力的方式挣钱贴补家用。当时,村子附近的矿主为了争夺煤矿资源开采权,经常发生矛盾纠纷,受外界条件影响,长乐村不少年轻人争强好胜,导致整个村子民风不古。为了扭转村里这种不安定的现状,1977年出生的曹威武主动担当,毅然决然放下自己经营的石墨加工企业及小型水电站,2005走马上任担任村综治主任,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威望慢慢扭转不良的风气。2010年后,附近煤矿相继关闭,村里的年轻人失了业,纷纷外出打工,村里2000多亩土地无人耕种,田地慢慢变得荒芜。看到这种状况,时任村主任的曹威武很是着急,想方设法于2013年引进老板签订土地流转合同进行开垦,只剩下200亩排灌不方便的农田无人流转。为充分利用好这剩下的200亩农田,曹威武2016年先后三次外出参观学习,并以每亩320元的价格流转这200亩土地,从湖北引进太空莲36号在村里试种,还确立了莲子种植、小龙虾套养及游客采摘、观光于一体的立体农业发展路径。2017年,曹威武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盘活村里200余亩无人流转的农田土地资源,发展莲子、龙虾种养立体农业,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带动本村30名群众就地就业,年产小龙虾1万余公斤,生态无污染莲子1万余公斤,实现了村民稳定增收的目标。
良好的生态环境助力长乐村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以来,长乐村抓住桂阳西河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的契机,围绕湘南四大名洞之首南阳洞的地域优势,与田土相连的车田村联合打造2000亩稻田公园,以“烤烟+水稻+草籽花”三季更替为主调,植入文化元素,展现烟海美景、稻田美景、花海美景,展现西河产业风貌;以长乐村评选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为契机,将历史人文景观与抗日英雄曹克人故居相结合,打造长乐古村游、农耕文化展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本村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着重打造长乐荷叶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农村合作和集体经济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长乐村——西河上游这颗璀璨的明珠明天会更美好!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王成家
编辑:龙芳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