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6月29日讯(通讯员 陈烨靖)种瓜25年的陈德斌是安仁县渡口乡远近闻名的种瓜能手,靠着自学种植、反复试验和细心琢磨,克服种种难题。从昔日的“门外汉”磨砺成如今的“瓜专家”,通过棚室种植、嫁接育苗等优势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眼下,正值本土西瓜上市,陈德斌这段时间格外忙碌,除了要做好西瓜销售,还得为下一轮西瓜种植做好准备。
别看现在陈德斌轻车熟路,其实一路走来也并不简单,可谓几经坎坷。1997年,陈德斌包地种植西瓜,刚开始,他采用的是露天的传统种植,一下雨,瓜就裂了,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不甘失败的他四处请教,很快学会了利用大棚种植,大大减轻了天气带来的影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刚解决完种植环境的难题,虫灾的出现又成为了让他头疼的大问题。为了保证西瓜的安全绿色,陈德斌只能不停翻阅资料,靠着毅力自学摸索,一步一步照着书本嫁接的案例去试验。在他的勤奋钻研下,成效渐渐显现,不仅提高了西瓜的抗病虫害能力,也大大提升了西瓜的产能。
“种植西瓜只施农家有机肥,从源头上确保安全无公害。白天保持充足的光照,尽可能增大棚室内昼夜温差,从而提升西瓜的甜度。采收前一个月左右开始控制浇水,不断提高西瓜品质”陈德斌多年蹲坐田间地头专心研究,对积累的丰富经验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可好不容易培育起新品种后,销售问题又摆在了面前。无奈的陈德斌只得就近在路边摆起了田间摊,供顾客现场品尝后购买,大家对新品种的西瓜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陈德斌新西瓜的名气很快就传遍十里八乡,慕名前来购买的顾客络绎不绝,西瓜供不应求,他也因此被冠以“西瓜王”的称号。
其实,风光的背后是数百倍计的付出,被扁担压弯的脊梁、满是泥泞的指甲、黝黑的皮肤都是陈德斌这25年艰辛种瓜路的无声诉说。当瓜农是个苦差事,每年气温较高的5月到10月,陈德斌无论白天黑夜都要在瓜棚旁驻扎,整地、搭棚、施肥、育苗、移栽、管理,从进场到成品出场,没有一个环节是轻松的。
西瓜的“清甜”滋润出生活的“甜蜜”,在瓜园里,陈德斌骄傲的举着西瓜喜滋滋地向笔者说道,一棵瓜秧能结4-5个甜瓜,每亩地可以生产6-7千多斤,经济效益1-1.5万元左右。今年,20亩土地上的108个日光大棚,收入可达一百多万元。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陈烨靖
编辑:唐哲宁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