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万里长征第一“鸣”
2022-04-13 09:23:56 字号:

万里长征第一“鸣”

“鸡鸣三省,水注三江”的粤赣湘之交的汝城、仁化、崇义,被誉为“红三角”、万里长征“第一鸣”。留下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陈毅、邓小平等伟人的光辉足迹,发生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红色经典故事:毛泽东九过红三角,北伐军驰骋红三角,南昌起义军复兴红三角,井冈山会师情系红三角,红四、红五军转战红三角,红七军穿越红三角,红三军团享誉红三角,红军长征过境红三角,红色交通线联结红三角,红军领导化险为夷在红三角,三年游击战点亮红三角,民拥军三借据珍藏在红三角,周边三次国共合作成功于红三角……

一、为什么说湘粤赣边之汝城、仁化、崇义,是万里长征第一“鸣”所在地?

(一)从红一、二、四方面军长征路线看

中央红军长征共经过了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等11个省。红军经过的第一个“鸡鸣三省”就是湘粤赣边。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374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329天,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一万六千里 。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496天,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级行政区,行程共八千余里。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305天,途经河南、湖北、陕西、甘肃4省级行政区,行程近万里。

(二)从长征路上发生的七次会师看

第一次会师:1934年10月4日,红二、六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第二次:1935年6月8日,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第三次:1935年9月初,红二十五军与陕甘红军在陕西永坪会师。第四次:陕甘支队与红十五军团在陕西甘泉会师。第五次:1936年7月1日,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甘孜会师。第六次:1936年10月9日,红一、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第七次:1936年10月22日,红一、二方面军在宁夏固原西吉将台堡会师。

据考证,中央红军长征经过“鸡鸣三省”的地方主要有6处:湘粤赣(汝城、崇义、仁化)、湘桂黔(通道、三江、黎平)、云贵川(威信、叙永、毕节)、川青甘(阿坝、合江)、甘蒙宁(会宁、营盘水)、陕甘宁(吴起)等。

二、鸡鸣三省第一“鸣”,发生了哪些大事要事?

(一)部署突破第二道封锁线

分两个阶段通过此封锁线。1934年(注:年份下同)10月25日11时,朱德致电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军委一、二首长,对中央红军西进赣粤湘边境、突破敌人第二道封锁线作出部署“野战军从二十五日晚继续向西,约向汝城地域前进,北面以沙田、南面城口(均含)为前进时的分界线。”前进渡过时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前出到西江、大余、南雄地域,主力则于大余、南雄之间通过;第二阶段前出到沙田、汝城、城口地域,并相机占领汝城。

10月26日13时半,朱德致电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将此命令变更为:“野战军改向北转,而前出至大余、贤女埠,在大余、崇义之间西上。”

派部队掩护红一、三军团主力,主、辅部队协调作战。10月26日,朱德致电红一、三、五、八、九军团首长,指出“各兵团自转移到白区后,对于后方的工作非常不够”,要求各兵团的后方“应在部队之直后跟进,如必要时,并应派部队掩护;在行军时,军团后方部应在作战部队半日行程后跟进,宿营时则应在军团宿营地域”;

10月29日,朱德指示一军团须消灭从南面进攻之敌,于大坪、城口之间打开前进道路;八军团掩护野战军右翼,于三军团之右侧后前进;九军团掩护野战军左翼,于一军团左纵队后跟进;五军团有掩护野战军后方的任务,在军委一、二纵队后跟进(红五军团担任殿后)。正确执行这一命令,要求全体指战员要有高度努力。因此必须高度加强政治工作,注意行军中卫生的救护和收容拦阻队的工作。”

明确对“借道”的态度。10月26日,中革军委致电红一、三、五、八、九军团首长:“现我方正与广东(陈济棠部)谈判,让出我军西进道路,敌方已有某种允诺。故当粤军自愿地撤退时,我军应勿追击及俘其官兵”,但“决不能因此而削弱警觉性及经常的战斗准备”。如粤军自愿撤退,红军请勿追击。

(二)突破封锁时,应取得先机之利

判断敌情,指示各军团及军委纵队的行进路线。10月28日三时急、三、五、八、九军团及军委一、二纵队首长,告知:敌军主力现向赣西及湘赣边境集结,企图在我军还未到湘南时从两侧进攻我们。为取得先机之利,野战军必须北移至崇义县南部的铅厂圩(即今铅厂)。并指示各军团及军委纵队的行进路线。

10月29日七时,致电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及军委 一、二纵队首长,通报敌情:“粤敌第一军部队现集结于大余、南雄、新田地域,湘敌主力现向赣西及湘赣边境集结,而二十六师的主力正向汝城开动,而周(浑元)纵队之四个师亦向遂川集结,其企图是使我们还未进到湘南时,从两侧翼进攻我们。”

部署通过第一道纵的封锁线。10月29日,朱德指出:“为取得先机之利,野战军于十一月一日应进到沙田、汝城、城口及上堡、文英、长江圩地域,并通过湘敌由沙田到城口在战略上的第一道纵的封锁线。”

11月1日,致电红一军团右纵队占领大坪、左纵队占领城口;红九军团进到朱洞、唐铺及里洞的地城,军委第一纵队进到文英地域;第二纵队到达井塘、老虎垴及聂都以北地域;红五军团右纵队进到关田地域,左纵队进到沙溪地域,掩护军委两个纵队。

部署占领汝城、仁化城口。10月29日,朱德指示各军团前进路线及任务:三军团有占领汝城的任务,并于暖水、大坪间打开自己前进道路;

11月1日,致电红一、三、五、八、九军团、军委第二纵队首长,部署进攻汝城、城口,以迅速通过敌人封锁线。指出:“迅速通过湖南边境之第一道战略上的封锁线、对于以后部队行动的胜利是有决定意义的。”要求各兵团到二日晚止:红八军团到达樟溪、豪(濠)头圩地域;红三军团之两纵队接近汝城,准备于三日晨进攻汝城;

11月2日(有的史料为10月31日),红三军团一部占领了汝城东南的制高点(苏仙岭),并包围汝城。

红一军团一部于2日晚八时以奇袭攻占城口。

三军团决定放弃进攻汝城。11月3日,红军总部同意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杨尚昆关于对汝城国民党军的情况侦察报告。报告称“汝城碉堡坚固,山炮不能征服,地下作业又无时间”,因此决定“放弃进攻汝城”,以一部监视汝城之敌。故红三、八军团避开汝城县城,往东岗岭、大坪、泉水、城口方向西进。

部署打开两条道路,到文明司休整。11月3日八时半,中革军委致电彭德怀、杨尚昆,依据你们来电报告,应放弃进攻汝城,但应派出一个师监视汝城之敌并钳制之。指出,“你们的基本任务,是要打开两条可靠的道路,以保证野战军通过此道封锁线”。第一条道路是,经土桥墟、新铺地域,或经田庄圩、暖水圩地域、向黄草坪前进;第二条道路是:经天马山、大(太)来圩、官路下地域,向文明司前进。并告:从五号起,约为我们通过时间。

11月3日10时,急电林彪、聂荣臻,指出红一军团亦有打开两条道路相机攻占城口的任务:一条是应经大坪、新桥地域向九峰圩,这是主要的道路,一定要争取之。另一条路则经城口或以南之思(恩)村向麻坑、岭子头,为左侧翼的道路。特别要详细侦察城口的情形,可能时则占领之。并告:野战司令部现在百担丘,本三号晚向热水圩移动。是日十六时,接林彪、聂荣瑞电报,得知“城口已于昨晚二十时被我二师部队占领”。

主力红军向热水塘口移动。11月3日16时致电董振堂、李卓然、罗炳辉、蔡树藩、罗迈、邓发,部署红五、红九军团和军委纵队向热水、塘口(汝城热水)等地域移动。

电令巩固城口。11月4日四时,致电林彪、聂荣臻,基本同意红一军团三日二十时来电关于巩固城口,掩护红三军团向城口、大坪之线前进的部署。指出:“城口应顽强地保持于我们手中,并向前北两面扩张,以便在三军团的地段内,确实能争取两条前进的道路,并侦察有无补充道路,迅速电告。”

五军团到达百担坵地域。11月4日12时半,致电振堂、李卓然:“五军团(欠三十四师)于五号早进到塘口、八(百)担丘地域,有掩护第二纵队抗击东面来追之敌的任务;三十四师进到乐洞(崇义辖)地域,有掩护第二纵队抗击大余、长江之敌的任务。”并告:军委第一纵队五日早进到八丘田、三江口地域。

规定三条基本的前进道路。11月4日13时半,朱德致电彭德怀、杨尚昆:“军委预拟于城口、高排之间,并从五号或六号晚通过封锁线。为避免过多部队猬集狭小地域,缩短通过时间,必须要取得第三条道路,以便三、八军团通过。”要求红三军团“如实际情况由汝城之北向黄草坪确实难打开一条路时,则无论如何应于汝城、大坪之间打开由官路下经店圩到百丈岭的道路。”并对具体行动做了部署。

11月5日急电一、三、五、八、九军团及军委纵队首长:五日晚,野战军开始通过汝城到恩村间的封锁线。并规定三条基本的前进道路:(一)右边的道路由大来圩经店圩、百丈岭向文明司、山田铺方向前进,另经店圩南之延寿圩向三界圩,为辅助的道路。(二)中央道路,由新桥经界头、盖子排、九峰山向九峰圩方向前进。(三)左边的道路,由城口经麻坑圩向岭子头方向前进。并规定了各部队分路前进的秩序,担任掩护部队的任务。

(三)部署突破第三道封锁线

彭杨提出计划。11月7日,红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杨尚昆以万万火急电向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提出突破乐昌、宜章、郴县间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三道封锁线的行动计划报告。

军委同意计划。是日,中革军委决定,从宜章南北通过敌人第三道封锁线。十六时,致电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对“野战军于宜章北之良田及宜章东南之坪石(均含)之间通过”做出部署。“估计通过乐昌、坪石间河道的困难,应占领九峰并确实钳制乐昌之敌,以保证野战军通过封锁线。在万不得已时,则钳制九峰之敌而绕过之。”指出“一军团有消灭九峰及钳制乐昌之敌的任务”,要求三军团八日晨进至里田、界牌岭地域,如必要时应派出一个师以上的兵力,协助一军团进攻九峰之敌。还规定了其他部队的前进位置。11月7日,一军团占领、巩固九峰、枫门坳、岭子头,保证野战军之西进,钳制乐昌之敌。

三军团为右翼队,从宜章以北通过;一、九军团为左翼队,从宜章以南通过;八军团仍留岭秀东山桥地域,并向汝城严密警戒,保证第四师通过该地。

突破了第二、三道封锁线。11月8日晨,中央红军进入湘南粤北地域,突破了国民党军第二道封锁线。

11月10日,军委一纵队留文明司附近。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激战一天,抢占了九峰山。同日10时,红军总部批评一、九军团行动无计划及执行命令迟缓,致使红军迅速通过敌人封锁线受到影响。

11月11日,三军团第六师占领宜章县城,为突破第三道封锁线立下首功。

军委发布第一份嘉奖令。11月11日,中革军委发布《关于表扬红三军团首长及全体指战员的命令》:“各兵团首长:(一)军委赞扬三军团首长彭(德怀)、杨(尚昆)同志及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在突破汝城及宜(章)、郴(县)两封锁线时之英勇与模范的战斗动作。(二)本命令传达至团为止,在三军团应经政治部使每个战士通晓。”特别指明汝城为第二道封锁线。

(四)发布长征路上第一份公开的宣言书

毛泽东、朱德在汝城联署发布《出路在哪里?》。11月7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红军总司令朱德在汝城联名散发《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出路在哪里???》的传单,详细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各项主张,明确指出:“共产党所主张的苏维埃与红军,就是你们的出路,你们不但不要反对苏维埃与红军,而且还要拥护苏维埃与红军,在一切方面帮助我们苏维埃与红军得到胜利。……你们的出路就在这里,我们贫苦工农大家要合心,要团结,拿我们的菜刀、大刀、棍、鸟枪、快枪以及一切武器暴动起来,发展游击战争,去杀尽国民党、军阀官僚,号召白军杀死他们的长官,哗变到民众方面来,一同来革命,实现共产党的主张,创造工农自己的红军,工农自己的苏维埃政府。”结尾“我们一定会胜利,我们一定要胜利,我们无论如何要胜利!”与1934年9月26日张闻天《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结尾:“我们会胜利,我们能够胜利,我们无论如何要胜利!”几乎相似。

《出路在哪里》被誉为长征路上第一份公开的宣言书。

中共中央发布《告民众书》。11月,中共中央发布《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民众书》,与《出路在哪里》一样,开宗明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号召你们武装起来,暴动起来,推翻万恶的地主资产阶级国民党的统治!”“共产党是代表我们工农民众以及全中国民族利益的党,一切先进的觉悟的工人以及贫苦农民,加入到共产党中来,为共产主义而奋斗!”

两个文告的主题都是号召工人、农民、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武装起来,暴动起来,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豪绅地主的统治,建立工农自己的军队,工农兵自己的政府。

(五)要求保障供给

萧锋在《长征日记》中记录突破二道封锁线时,部队在高山峻岭中行军:“粮食也成问题,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我们一军团是前卫,打了土豪,还可供吃一时,中央纵队及后卫军团怎么办?”

对伤病员的安排。10月25日,致电红一、三、五、八、九军团首长,指出“停止一切伤病员后运,而应随军团后方部前进。在万不得已时,重伤病的战士则留下于同情的群众家就地医治,进行很好的政治工作。除重伤员外,应给予十元休养费,而干部则应带着”。

发布了《没收征发条例》。为了严格执行“不乱打土豪,不乱拿群众一点东西;不私打土豪,打土豪要归公”的纪律,中革军委要求“供给方面则应就地征集(收或收买)”。“应最高度地保持现时随身携带的食米”。11月10日,总政治部在汝城文明一带休整时,下发了《关于红军中没收征发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以适应长征途中作战环境,严密组织与手续,严禁乱筹措、乱征发的现象发生。《条例》规定:“从步兵团起至师、军团、总政治部,均设立没收征发委员会,各级没委在同级政治机关的指导下进行工作。”“部队中对于地主豪绅及反动分子的一切没收征发工作,完全归没委负责,由没委登记,转账及处理”。“分配地方群众的物品,须交同级政治机关分配。”“没委所没收之米谷及军用资材,均送同级供给机关处理。”

苏维埃国家银行设立多处兑币处。红军在土桥坳背、附城泰来墟、文明文市、沙洲、新东等处设国家银行兑币处,将群众收到的“苏币”1:1兑换银元。

决定处置300担辎重。11月10日21时,朱德致电李维汉、邓发,令军委第二纵队明11日在原驻地休息,“利用一天时间,依军委决定迅速将减少的300担资材毁弃与分散完毕,以便完全解放教导师运输任务,并准备12日继续西进。”红军从汝城文明开始毁弃与分散300担(即一半)辎重,以减轻教导师的负担。

(六)明确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目的和红二、六军团的行动方针

六军团应各自受中央及军委直接指挥。10月22日3时、10月26日,中革军委连续致电任弼时、萧克、王震,指示:六军团应向贵州印江县和松桃县前进,与红二军团取得联系,并在松桃、乾城(吉首)、凤凰地域建立苏区,发展游击战争。“二、六军团合成一个单位及一起行动是绝对错误的。二、六军团应仍单独地依中央及军委指示的活动地域发展,各直受中央及军委直接指挥。”“六军团应速依军委累次电令向规定地域行动,勿再延迟。”

重申六军团在湘西创立新的根据地。10月29日,中革军委致电贺龙、夏曦、关向应、任弼时、萧克、王震,重申红二、六两军团“绝对不应合并”,“六军团可暂在苏区休息,改编数天后应直向松桃、凤凰、乾城地区发展,创立新的根据地”,“二军团则应背靠乌江钳制白秀之敌,向黔敌积极行动”。并告中央红军已向赣南、湘南进军,湘敌将调动大部分兵力抗击。红二、六军团“应利用此时机求得向湖南大发展”。

正式通知各部队战略转移的目的。11月4日,红军各部队得到上级正式通知:红一方面军目前进行的战略大转移,是为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到那里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该战略目的在湖南通道予以纠正,改向贵州方向前进。

两个军团领导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最高“三人团”设定的目标,要求红二军团继续留在黔东地区,而以红六军团单独进军湘西,争取在湘西地区能够形成一块大的根据地,“放下背包再打仗”。两个军团领导人经过认真分析,最终接受了贺龙提出的建议,决定红二、红六军团一起挺进湘西北,恢复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贺龙、任弼时等人以对革命负责的态度,不顾“左倾”错误路线统治下的中央和军委的反对,决定:坚持原定方针和计划,两个军团统一行动,挺进湘西北的决策不变。

三、“第一鸣”所在地汝城,在长征历史上的地位、贡献如何?

(一)长征在汝城的地位高

汝城是中央红军长征唯一过境全域的县份。汝城又是红军长征入湘第一站;红军总部在汝城至少设有8处设立临时指挥部:热水百担坵、长塘、三江口八坵田、仙溪、大坪厚溪、延寿大山、延寿墟、文明司,并保存了大部分旧址;

党中央许多重要领导人经过了汝城。中共中央五位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陈云、邓小平,10位开国元帅就有8位: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毅(1927、1928到汝城)、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10位开国大将就有6位:粟裕、黄克诚、陈 赓、谭 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长征经过汝城。其他将领和后来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经过汝城的就更多。在文明司设立了中央最高领导机关: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中革军委临时驻地;及“五部一行”: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总司令部、总后勤部、总卫生部、卫戍司令部、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二)长征在汝城的战事和减员多

战事多。粤北赣南边是红军“借道”范围,战事相对较少;而粤北湘南边没有“借道”,湖南又是蒋介石心腹何健辖区,战事就多得多。红军长征在汝城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取得了石壁山、苏仙岭、黄家寨、泰来墟、黑坳、延寿仙人寨、青石寨、百丈岭等20多次战斗的胜利,摧毁敌碉堡100多座,消灭敌人数千人。

减员多。汝城是红军突破第二道封锁线主战场,除了湘江战役(第四道封锁线)外,第二道封锁线红军减员最多,达9700人。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著《长征行》,红军在突破第一、二、三、四道封锁线战役中,分别减员3700人、9700人、8600人、30500多人!合计50700人,由出发时的8.67万人锐减至3.6万人。

(三)红军长征在汝城留下的文献、标语多

文献多。有毛泽东朱德联署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告民众书》、总政治部《对目前行动的政治工作训令》《征收没收条例》、邓小平任主编的《红星》“号外”等。

标语多。红军标语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保存留较多。红军在汝城开展写标语竞赛,写下数千条标语,88年后,在濠头、集益、暖水、南洞、热水、卢阳、延寿、文明等地仍然留下标语、漫画100余条(幅),濠头乡何孝林家四代守护满谷仓的红军标语。卢阳斗山、集益集龙、马桥石泉至今保存有多条红军标语。

(四)汝城人民对长征支持大贡献大

提供大量粮草。红军10万大军(含红六军团9700人)经过汝城23个乡墟300多个村庄,历时19天,汝城地下党组织发动群众大力支援红军过境,全县筹集粮食100多万公斤,稻草150万公斤,蔬菜不计其数;

参军参战帮忙

红军在汝城召开群众大会多次(热水、集龙、土桥、大坪、延寿、文明),发动群众参加红军,为红军筹集粮草、当向导、治疗伤病员;有3000多人自发给红军当挑夫、做向导、送信、疗伤,有1200多人报名参加红军。文明一个村给红军挑担的88人,白云仙一次发动34个青壮年参加红军;一个村庄参加红军的有51人。文明上章周文茂15岁就参加了红军。在文明司多个战地医院,帮助红军治疗伤病员四千余人,留下300多重伤病员后续治疗。

(五)留下半条被子精神等财富

长征精神财富。红军在汝城发生了“半条被子”“出路在哪里”“一张借据”“同志们,跟我上”“毛泽东让担架”“周文茂参军”“七勇士跳崖”等感人故事200多个。给后人留下了“半条被子精神”“让”的风格,“寻”的勇毅,“上”的气魄,“跳”的忠诚。

红军旧址财富。汝城保留了红军及长征旧址1100多处,是全国唯一保存完好、规模宏大的红军长征旧址群;已经有文明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延寿官亨、热水长塘、及红军将士朱良才、李涛、宋裕和、邓毅刚、叶祖令故居等8处30多个点被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留下了正水、延寿、集龙等红军墓20余处。是开展初心、“四史”教育的活教材。

(中共郴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特聘研究员,汝城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特聘军史研究者:徐宝来 )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徐宝来

编辑:胡用梅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