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稻仙园”中寄哀思
2021-05-24 20:23:11 字号:

“稻仙园”中寄哀思

红网时刻5月24日讯(通讯员 方苡菲 张睿 李紫薇 周峰 )5月23日,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塔水村村民朱云娥带着全家人来到塔水村村口的“稻仙园”的袁隆平院士雕像前悼念。

图片

▲袁隆平院士雕像

朱云娥说,5月22日,当自己从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袁院士离世的消息时,全家人都非常吃惊,一时间不敢相信这个消息是真的。当消息被证实后,全家人顿时泣不成声。

图片

▲朱云娥带着全家人悼念袁隆平院士

朱云娥说,对她们一家来说,袁隆平院士不仅是她们一家人的偶像,更是她们一家人的恩人。

北湖农民曹宏球与袁隆平院士的故事

至于朱云娥一家与袁隆平院士的结缘,就要从她的丈夫曹宏球说起了。

曹宏球是华塘镇塔水村二组村民,也是一个“从小被‘饿’到大的孩子”,曹宏球少年时代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家里人吃饱饭。“那个时候大家都吃不饱饭,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家里只能上山摘野果,割树皮,回来捣烂煮成稀粥一样的糊糊勉强充饥。”今年95岁高龄曹宏球的母亲周园芝谈到以前饿肚子的日子还有深深地感慨。

1976年,曹宏球从广播新闻中听到了有一位叫袁隆平的科学家正在研究杂交水稻,从小就有科研梦想的曹宏球把袁隆平视为自己的榜样,开始研究科学种植苦瓜、科学养蜂,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虽然经历过失败和困境,但是袁隆平的奉献精神和锲而不舍的品质一直激励着曹宏球和他的家人,到了1995年,曹宏球的科学养蜂获得了成功,不仅还清了之前欠下的债务,还拥有了6万元的积蓄,家庭条件大大改善。

对于这6万元的积蓄,曹宏球的家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建一栋新房子,改善家里的居住条件。但是对于曹宏球本人,他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有一天突然告诉我,他想为袁隆平塑像,袁隆平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让粮食增产,大家都吃上了饱饭。政府又号召退耕还林,为我们养蜂人提供了很好的外部条件,袁隆平院士是我们大家的恩人、偶像。”曹宏球的妻子朱云娥告诉记者,“后来曹宏球听说河北省的大理石材是最好的,于是他就带着自己的积蓄到河北去,半年之内跑了三趟,把袁隆平的雕像做好了。”

图片

当年曹宏球的子女向袁隆平雕像敬礼。(资料图)

“袁隆平雕像运回来的那一天郴州下着雪,天气很冷,但是看到雕像的那一瞬间,我的心就温暖了,我们的恩人、偶像到我们家里来了,以前吃不饱的那些困难日子都过去了……”朱云娥说。

曹宏球的义举经过新闻媒体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1999年,曹宏球作为新闻人物,与自己的偶像袁隆平一起胸戴大红花出席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2008年,一场暴雨冲塌了曹宏球的蜂棚,蜂场一夜之间损失了50余箱蜜蜂。袁隆平得知消息后,主动联系曹宏球,资助他重建蜂场。在袁隆平的资助下,曹宏球的蜂场又重新开张了。2009年5月,曹宏球突感身体不适,被医院确诊为肺癌,治疗期间袁隆平还多次委托工作人员专程探望。

图片

▲曹宏球(左一)与袁隆平院士合影。(资料图)

图片

▲“稻仙园”

塔水村村支书曹海鸥告诉记者:“我们村得知了曹宏球的为袁隆平院士建了雕像之后,村委主动提供了17亩地,村里群众自发筹工筹劳,在村口建起了现在的稻仙园,以示对袁隆平院士的感恩之情。”

2011年曹宏球临终时,一直叮嘱妻子朱云娥一定要把‘稻仙园’看护好。“他说,他想变成一只鸟,在稻仙园里的树上搭个窝,天天与‘稻仙园’相伴。”朱云娥说。得知曹宏球病逝,袁隆平还特意派工作人员赶来吊唁。“从泥土里来,到白云中去。”如今,袁隆平这位稻田追梦的科学巨擘也走了。

图片

▲塔水村村民来到“稻仙园”悼念

5月23日,在朱云娥一家来到“稻仙园”袁隆平院士的雕像前悼念的同时,不少市民群众从四面八方涌向“稻仙园”,在雕像前鞠躬献花,寄托哀思。

图片

郴州市一中学生自发来到“稻仙园”悼念。

“袁隆平院士与世长辞,我们感到非常悲痛,我们将牢记袁院士的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把北湖农业发展得更好。”北湖区农业农村局办公室主任邓久英说。

“我们村里将组织全体村民认真学习袁隆平院士的精神,通过党员会、村干部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形式,让大家领会学习袁隆平院士的精神,结合全区当前的乡村振兴工作,把村里的特色种植农业产业做好做强,种出特色,为全区发展贡献力量。”华塘镇塔水村村支书曹海鸥说。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方苡菲 张睿 李紫薇 周峰

编辑:龙芳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