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徐解秀孙子朱小红连线央视重温“半条被子”上热搜感动全国网友
2021-05-06 22:08:59 字号:

徐解秀孙子朱小红连线央视重温“半条被子”上热搜感动全国网友

红网时刻5月6日讯(通讯员 曾云)5月5日中午,“老人因半床被子等了红军56年”的重温红色故事视频迅速冲上了热搜。

当天中午,央视新闻发布了《经典咏流传》栏目的一段视频。这次重温红色经典的主人公叫朱小红,是发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孙子朱小红。

在央视的连线中,朱小红深情回忆了他奶奶跟三个女红军战士生死相依、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感动了全网网民,阅读数达到1.7亿次,7500多人参与了讨论,留言表达敬意。

图片1.png

央视新闻发布“老人因半床被子等了红军56年”的重温红色故事视频冲上了热搜。

图片2.png

热搜榜。

图片3.png

“半条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孙子朱小红正在连线。

“我今天非常荣幸地跟大家分享一下‘半条被子’的故事”。朱小红头戴瑶族特色的头巾,非常质朴地讲述了他奶奶与三位女红军的故事。

1934年11月5日,中央和军委纵队及红军主力分三路,从湖南汝城南出发,沿大坪、新桥、界头、延寿等乡村进军宜章。

11月6日,三位女红军住进汝城沙洲村徐解秀家里。朱小红说,一个女红军负伤了,奶奶就把歇在屋檐下的三位女红军叫进屋里。晚上,徐解秀老人带着儿子与三位女红军挤在一张床上,盖的是她床上的一条棕蓑衣,和红军的一条行军被。女红军重新出发时,要把军被送给徐解秀。“我奶奶死活不要,结果女红军就剪下半床被子给了我奶奶。”朱小红说,女红军临走时说革命胜利了一定要回来看奶奶,所以几十年来奶奶记住了这个事情,尤其是解放以后,她一直惦记着三个女红军的下落。

1984年11月,《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重走长征路,在沙洲村见到了已经年过八旬的徐解秀老人。她问罗开富:“你能见到红军吗?”罗开富答:“能见到。”她说:“那就帮我问问,她们说话要算数呀,说好了,打败敌人要来看我的呀!”

罗开富被感动了,他将这个故事整理后,以《三个红军姑娘在哪里》为题在《经济日报》头版发表了。老一辈革命家邓颖超、康克清、蔡畅后来看到这篇文章,非常感动:“悠悠五十载,沧海变桑田。可对那些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帮助过红军的父老乡亲们,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请罗开富同志捎句话:我们也想念大爷、大娘、大哥、大嫂们!”

1991年,当罗开富受邓颖超、康克清、蔡畅等多位老红军的委托前往汝城沙洲村给徐解秀老人送一床被子。朱小红说,非常遗憾的是,此时徐解秀老人已经过世10天。

2016年10月21日,在人民大会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了 “半床棉被 ”这个红色经典故事:“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朱小红质朴的讲述感动了无数网友,他们纷纷留言。

网友 泰思立达:“奶奶等的哪里是被子——等的明明是那三位红军姐妹……”;

图片4.png

网友 葫芦弟弟儿童书店:“一直感觉长征存在课本里,遥远又陌生,原来长征中这些细微的故事真的好感人,半条被子的故事,看哭了”;

图片5.png

网友 羊又走丢了:“哪里是半条被子,这是半颗心呀,致敬!”

图片6.png

网友 是玄都大人啊:“我爷爷说,解放军来的时候,有住在他家里,家里永远都是整整齐齐的,水缸里的水都被灌得满满的,还有教他算数,虽然那时候还小,但总是记得”;

……

图片7.png

“沙洲村现在发展得怎么样?那半床被子可以生产出来,是做党史教育的绝佳载体啊。”有很多网友留言关注着沙洲村的发展,建议好好开发这个红色IP,让红色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曾云

编辑:龙芳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