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阳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纪实
红网时刻4月19日讯(通讯员 李卓林 陈勇 廖诗卉 )满目青翠绿百里,一方春色醉千山。春日,徒步桂阳乡野,春意盎然。原来小而散的地块,经过整理后呈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花似海”的美景。放眼望去,成片的油菜花恰似一片绿色的海洋,一幅美丽清新的现代农业画卷正徐徐铺开。
从高处望去,溪口村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
近年来,桂阳县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改善农业设施条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保粮食主产、发展特色农业相结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农业生产机械化,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改善基础设施 建设高标准农田
桂阳县位于郴州西部,自古以来是岭南地区重要的农耕发源地。全县耕地总面积保持在99.7万亩,现代农业独具特色,是全国产粮大县,常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87万亩。
高标准农田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基本物质保障。桂阳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一项关乎民生的政治任务来抓,着力联动配合,强化力量,齐抓共管,共同推进。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优化监管方式,提升工艺水平,良田建设之路大步迈进。
该县专门成立以县长任组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各项目乡镇、行政村分别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并层层细化责任,确保每个项目乡镇、每个项目区有专人抓、专人管。
同时,积极推进“监理+保险”创新试点,由监理公司组建现场专业建立队伍,保险公司组建质量保险服务团队,聘请市专家库专家担任工程建管顾问,引导村干部和党员积极协保的“五位一体”监管模式。既保障了工程质量,又解决了后续六年的工程管护问题。
工艺创新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永恒主题。该县充分考虑当地农田土质、地形地貌、水体流向等客观实际,有的放矢应用新技术、新工艺。譬如:小断面排渠采取现浇方式,有效提升了工程的稳固性和耐久性;试点建设“斯布洛克”渠道,打造农田生态工程,为美丽乡村添色;渠道广泛设置生物空间,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桂阳还实行资金使用统一,用“一个账本”算细账。将分散在发改、国土、水利等各部门涉农资金进行整合,做到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2019年投入7080万元,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建成4.4万亩高标准农田,让1.3万户农户直接受益。2020年投入7502万元,全面完成4.5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主体工程,涉及方元等10个乡镇36个行政村,现已全部交付使用。
“以前的田地都是分散的,每家每户1~2亩,绝大部分耕地地势高低不平,沟渠破败,很难机械化、规模化操作。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了渠网、路网、田网等田间工程,大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有效推进了规模经营和机械化作业,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桂阳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太和镇神下村26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基地,上千亩油菜长势良好。
紧扣良田下功夫 建好绿色粮仓
从“地块零星分散”到“土地连块成片”,从“农田地力低下”到“农田高产高效”,从“灌溉不便”到“引水入田”……随着16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完成,太和镇溪口村迎来华丽蜕变。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溪口村的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由于天然条件的限制加上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普遍居多,严重制约了粮食稳产高产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如今从高处望去,溪口村田成方、树成行、渠相通、路相连。每到播种时节,都能听到机器轰鸣、往来穿梭的热闹场景,逐步形成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
“从田地翻耕到油菜下种、收获,再到水稻播种,全部过程都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效率翻了好几倍!”太和镇溪口村种粮大户徐坪耀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农业机械有了用武之地,最大限度实现了节本增效,也提升了农业智能化、机械化水平。
仓廪实,天下安,稻谷欠,天下乱。近年来,桂阳县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加快推动农田建设项目落实,多措并举保障粮食安全和优质高产,建好“绿色粮仓”。
该县以农田宜机化、水利化、生态化为导向,坚持田、土、水、路、林综合治理,特别是灌溉排水设施和农业机械耕作道路全面得以提升,推动实现“土成行、田成方,路相连、渠配套,能排能灌、全程机耕”,打通农机到田间“最后一米”,粮食生产机械化率提高到85%以上,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
在大力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构建起绿色生态保护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推动碎片化耕地连片整理,落实耕作层表土剥离、回填操作程序,引导施工单位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措施,有效保障耕地土壤肥力,实现用地、养地相结合。
此外。桂阳县以76家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大力推广新型农技,普及超级稻、优质稻种植技术。土壤肥料肥效、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水稻集中育秧等一系列的试验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经验积累。目前形成了7万多亩的太和、荷叶、四里优质水稻种植区。推广全程机械化服务、飞防、节水、节肥等技术20余项。
去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落成,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22.3万公斤,项目区35944人收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420万元。桂阳还完善了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将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全部纳入集中育秧项目进行扶持。对集中育秧主体装备按投资额度的20%-30%进行奖补,对自主推广抛秧机械的主体,按购买成本的20%予以补贴,最大程度保障粮农生产安全,提高生产积极性。
建好良田惠群众 富了村民口袋
土地连片整治,推动产业振兴,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有力保障。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深入推进,群众腰包鼓了,脸上笑容多了,幸福生活来了。
莲塘镇青松村种粮大户彭建军表示,过去由于灌溉困难,加上机耕路坑坑洼洼,一年下来,种稻费心费力,产量却不高。高标准农田项目完工后,一亩稻田的人力成本节省了40%,而产量却提高了25%。
“灌溉和排水工程的实施,极大改善了项目区的灌排条件,许多无人问津的荒田重新被村民耕作。土壤改良工程显著提升了耕地地力,肥料成本由原来每亩140元减少至每亩100元,亩均减少约40元。”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
昔日的“望天田”变成“高产田”,原来无人问津的田地成为“香饽饽”。土地流转费高了,同比增幅50%,村民不但每年可以从中拿到一笔稳定的流转租金,通过大户流转后又返聘村民就近务工,逐步形成“绿色循环”,“地”与“人”的统筹协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活力。
桂阳还鼓励与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相结合,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积极支持烤烟、蔬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将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统一起来,大力推进“烟稻”“稻菜”“烟稻菜”等轮作模式创新,提高有限土地的产出率和农产品品种多样化,促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快速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带动农民全面参与现代农业发展,连片种植油菜、西瓜、辣椒等特色经济作物。
在太和镇神下村26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基地,上千亩油菜长势良好,远远望去一片金黄色海洋。曾经的“地块块”、“矮埂埂”、“弯弯渠”被改造成整体连片的良田。种粮大户徐可敏看准机会,约上几个种粮大户一起承包了这片土地,种植连片的油菜,打算今年稻油轮作、拓宽收入,日子更有盼头了。
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广大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这一获得感、幸福感正凝聚起桂阳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 李卓林 陈勇 廖诗卉
编辑:龙芳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