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年代,多少革命先烈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建立了新中国。87年前,在郴州市嘉禾县甫口村赤硃岭发生了一场血腥之战,34名红军在此次战斗中壮烈牺牲……
而今,当年发生的战争之地,建起了烈士陵园,纪念碑下苍松似海,翠竹成林,面貌早已焕然一新。
87年过去了,当地村民彭助立一家三代人,相继为红军扫墓几十载,在当地成为佳话。
4月3日,在烈士陵园,彭助立的孙子彭子文为现场武警湖南总队嘉禾中队的武警官兵和嘉禾县部分退役军人讲述了在这里发生的英烈故事:
1934年11月17日,中央红军“红星”纵队后卫部队长征途经嘉禾县甫口村赤硃岭时,与国民党部队二十三师李云杰的部遭遇,战斗异常惨烈,34名红军战士光荣牺牲。
次日上午,等国民党军队离开甫口村后,彭子文的爷爷彭助立带着8岁的彭作恭(彭子文父亲)去察看红军尸体。只见牺牲的红军烈士有的仰躺着,有的俯卧着,每个人的身上都染红了鲜血,特别是在赤硃岭的一条小山道边,13位战士的尸体纵横交错,连成一片,惨不忍睹。彭助立组织群众捐钱捐米,把这次战斗中牺牲的34位“无名”烈士合葬在一个大墓穴里。
埋葬红军烈士后,彭助立经常会到离村1.5公里的赤硃岭上看望长眠此地的红军战士,1938年6月,彭助立还偷偷的为墓地立了一块小石碑。1944年,彭助立临终时,把彭子文的爸爸彭作恭叫到跟前,要求他继续守护好红军战士的坟墓。按照父亲的遗嘱,几十年来,彭作恭一刻也没忘记过守护好红军墓的责任。2013年,彭子文的爸爸彭作恭临终前,又把这个特殊的“使命”交到了他的手上。几年来,彭子文继承父亲和爷爷的遗志,成为了一名忠实的红军烈士守墓人。
听完彭子文的故事,郴州支队嘉禾中队战士伊展标表示:“我们要把革命先烈的精神转化为练兵备战,攻坚克难的不竭动力,以过硬本领捍卫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
岁月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人民英雄的精神,也磨不灭人们对英烈的记忆。缅怀英烈,更要铭记他们为之牺牲的伟大理想。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何 雨杏 蒙勇高 颜逸涛 易舟 贺云丽
编辑:龙芳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