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桂阳县庙下古村:乡风文明庙下“妙”
2020-10-05 09:29:11 字号:

桂阳县庙下古村:乡风文明庙下“妙”

庙下古村_副本.jpg

庙下古村航拍图。

庙下剧团演员化妆_副本.jpg

庙下剧团演员化妆。

认真听戏的村民_副本.jpg

认真听戏的村民。

入秋,走进桂阳县洋市镇庙下古村,一池秋水被秋风掀起涟漪。

村里,青砖黑瓦清水墙,青石巷道青水沟,270余栋明清古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庙下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里560户居民都姓雷。2018年,庙下村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村镇,庙下人不忘传家训、树新风、聚乡贤、惠家乡,乡风文明浸润这方土地,成就庙下村的“妙不可言”。

一出古戏传四方

庙下人爱戏。以至于一进村,就能听到不知从哪户人家家里传来的“咿咿呀呀”的唱腔。

听村里的长者介绍,庙下人喜好湘剧、祁剧、花鼓戏,其中以湘剧最为有名。丰收之年要演丰收戏、久旱不雨要演求雨戏,有些富户过大寿时也演戏庆寿,红白喜事办宴席还在酒席桌上唱桌台席。

庙下人唱戏闻名得益于庙下村业余湘剧团的活跃。剧团于1952年成立,在雷彭光、雷嗣平一众湘剧爱好者的努力下逐渐发展壮大,至今演员共有26人。演员们下了田是农民,洗了脚能唱戏,每年业余剧团都有义务演出20余场,通过口口相传,不少村民也耳熟能详,随口就能唱上几段。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剧团跟外地戏班搭台进行研讨、去县内湘剧团学习,传统戏曲不断融入当下元素,乡风文明也被搬上舞台。创作既有《珍珠塔》《辕门斩子》等脍炙人口剧目,又有宣传党的政策理论等方面的戏曲。“古村建设已开工,理解万岁要尊重,该拆的杂房必须拆,雷打不动!”庙下人自发创作的三句半《庙下巨变》更是成为童谣被孩子们广为传唱。

“以前村里陋习不少。比如红白喜事好攀比,请酒花销大。比如农闲时节村民好打牌,好吃酒。随着乡风文明被融入戏曲,一些剧目把这些生活小细节都搬上舞台,老百姓真正从心理上有了变化,现在老百姓更喜欢闲时听戏唱曲,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村支书雷知刚说,看到这些喜人变化,他打从心底高兴。

长幼有序重孝道

走进庙下村,除了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随处还可以见到关于孝老爱亲的楹联、对联。

一路上,雷知刚讲述了许多村里发生的孝道故事和敬老习俗。有屠户十多年如一日细心侍奉瘫痪在床的老母亲;有外嫁女回乡,遇到重病的老父亲喉咙被浓痰堵住情况危急,她毫不犹豫将其吸出;有儿媳十年悉心照顾瘫痪在床公公……

“村里要是有人不孝顺,那就是被人人喊打。”雷知刚说。以前四组有位村民,年事已高,生了重病,生病后四个子女不肯平均赡养。得知消息后,村里的老一辈轮番上门劝说,就以孝文化着手,后来其子女也深感愧疚,愿意共同承担起老人生活负担。

“在庙下村,杀猪宰羊,好吃的得先给家中的老人吃。第一批蔬菜摘下来,必须先让父母或老人尝鲜。办酒席时,严格按照辈分、年龄排位入座……”说起这些,雷知刚如数家珍。

孝老爱亲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精神。老人在村里都备受尊敬,为此,村里成立了老年协会。

“2018年5月份村里搞大拆违,当时很多人说闲话,谁也不愿意第一个拆。老年协会党员雷英友第一个出面,主动要求先拆他的。村民看到长者以身示范,房屋拆除工作很快就落实下去,2000余平方米的杂房两个月内全部拆除到位,没有人提出异议。”雷知刚说,村里一些棘手的“疑难杂症”只要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出面都能顺利解决,这就是庙下敬老、重老的最好佐证。

崇文尚礼永传扬

庙下村人才辈出,近现代著名人物有辛亥革命筹划者之一、“护国军”陆军中将雷洪,“反袁”主将雷澂,土木工程师雷本刚、雷英赤,现任北京大学副教授雷奕安等。

这与村里自古崇文尚学脱不了干系。以前村里的富户捐款组建“积谷会”,帮助苦难户度过春荒、夏荒,后来一些关心文教的人也加入捐赠的行列,便升级成了“义学会”,以及大家庭设立的“公学会”,给不同层次的学子或是族中求学的士子进行资助。现在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来,每年村里有人考上大学,都会从村集体开支中抽取部分资金作为鼓励。

“这些学子有了收入之后,又变成了捐赠者。这样良性循环使村里形成了好风气。”雷知刚介绍,崇文尚学还被纳入村里的村规民约,人人尊重知识,尊重读书人。今年,村里高考其中一本以上就有5人。

崇文尚学,庙下老人也在传承接力。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雷嗣平发挥自己老文化专干优势,十多年如一日义务为村里出墙报,春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都会出专刊。建党97周年,雷嗣平手抄党的十九大精神相关内容上墙,被传为佳话。如今老人年事已高,会长雷春国又主动接过雷嗣平手中的接力棒。

文明乡风浸润美丽乡村。植根于乡村社会土壤的文明新风正在激活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文化基因,古老的村庄古韵源远流长,老百姓的生活更赋精神内涵。


来源:桂阳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卓林 卢丽娜

编辑:龙芳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