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勇军从果树上摘下梨热情地递给李小兰。
“李队长,尝一尝我种的梨,才一年就挂了果。”在扶贫队的帮助下已经脱贫的龙勇军从果树上摘下几个梨,热情地递给桂阳县欧阳海镇振南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李小兰。
李小兰接过梨,一口咬了下去,边吃边说:“甜,真甜,好吃。”看着龙勇军屋前屋后的果林、鸡舍、鱼塘、羊圈做得有声有色,李小兰打心眼里高兴。
相比李小兰去年初次登门被拒的情景,龙勇军完全像变了个人。
“当时我就觉得,机关来的女干部能懂什么,能干什么?我们这连好路都没一条,谈什么脱贫致富?”面对初次上门沟通的李小兰,龙勇军心存疑惑,面无好色,深感排斥。
振南村是面上贫困村,总人口2890人,贫困户40户116人。对口帮扶单位是桂阳县妇联。2019年,由于政策的调整,每个帮扶单位必须新派出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扶贫工作队队长和驻村第一书记。
面对驻村帮扶工作任务繁重、条件艰苦、单位内部人员紧缺的现状,桂阳县妇联在选派人手上犯了难。作为欧阳海人,也作为对口帮扶单位的一员,李小兰义不容辞地主动请战。
驻村以来,李小兰迅速调整状态,转变角色,从朝九晚五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按时上下班,到挨家挨户摸底走访、宣传和落实相关政策,帮助贫困户脱贫摘帽、排忧解难。经过调查,李小兰意识到只有发展产业和外出务工才是这里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
龙勇军住在最偏远的自然村条子冲,村里全是泥巴路。家中5口人,母亲智力残疾,妻子是普通农村妇女,在家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
虽说龙勇军吃得了苦,但靠打零工来养家,太难。因此,龙勇军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怎样才能让龙勇军脱贫?李小兰从龙勇军的现状出发,为他寻找出路,建议他发展高山种养。然而,龙勇军一瓢冷水泼下来:“要致富先修路,路不通,我养的鸡鸭、种的水果卖给谁?”
通过李小兰的努力,原来的烂泥路都变成了水泥路。
这句话刺痛了李小兰,也点醒了好强的她。2019年6月,李小兰与村支两委一次次向镇党委汇报,跑项目、找资金,终于争取到90万元,把烂泥路全都修成了水泥路。
眼看车子开到了村头,养殖的农畜产品能运出去,龙勇军打心眼里开始佩服这位从城里来的扶贫队长,他终于没有了担忧,决定放手大干!
在李小兰的帮助下,龙勇军在农商银行获得了第一笔小额免息贷款,搞起了高山养殖和种植业。
去年,省两型督导组到振南村检查扶贫工作,看到龙勇军家的牲畜养殖和蔬果种植说道:“像这样的贫困户脱了贫就再也不会返贫了。”2020年春节期间,李小兰再次为龙勇军申请到3万元小额贷款,助力他扩大养殖规模。
“今年的产业奖补4000元也都领到了!”龙勇军开心地说,现在他正在准备着手注册农场商标,提高养殖种植技能,打造自己的品牌。
通过驻村帮扶,振南村像这样的脱贫励志典型越来越多。那一双双勤劳的双手,正在一步步实现振南村民的全面小康生活。截至目前,全村已有35户,103人实现脱贫,剩下的5户13人也初步具备脱贫条件。
龙勇军鸡场的放养土鸡。
“有她在,振南村我放心。”说这话的是欧阳海镇党委书周亚斌,他也是李小兰的丈夫。
平时,夫妻俩各司其职,周亚斌管全镇,李小兰管振南村,闲暇相聚时两人探讨最多的就是怎么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怎么汇聚更大力量为欧阳海镇的脱贫事业画出最大同心圆,帮助贫困户早日脱贫奔小康。
夫妻俩都在一线苦干,家里才5岁半的孩子怎么办?二人一商量,把孩子转到了欧阳海幼儿园,家也安在了欧阳海镇。
“李小兰工作扎实,非常热心,别人都是把孩子往城里送,他们却把孩子往村里带,舍小家为大家,令人动容。”桂阳县委组织部基层党建办主任吴积琼为李小兰竖起了大拇指。
在扶贫的道路上,作为一个有着母亲、妻子、儿媳三重身份的李小兰,对家人有说不出的愧疚,但对于工作的付出,李小兰始终无怨无悔。
在脱贫攻坚战最后的决战决胜时期,李小兰立下誓言:“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确保如期稳定和谐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每一位贫困户顺利脱贫。”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许成君
编辑:唐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