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着盛夏骄阳,笔者一行沿着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苏仙区良田镇大山口村。村委会门口正在开展卫生健康宣传活动,来根叔穿着黄色衣衫挤在村民中领取资料,非常显眼。
今年63岁的来根叔,大名黄来根,一辈子生活在大山里。谈起往事,老人只叹一句“很苦很苦”,便不愿多说。由于家境贫寒,来根叔在很小的时候就去给人做苦工,父母相继离世后,黄来根回乡务农,一直未能成家。近些年,随着年龄增长,老人逐渐患上关节炎、痛风、眼睛重度近视等疾病,因病致贫,无生活来源,村里考虑到黄来根的实际情况,给其办理了五保。2014年,黄来根被确定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下一次雨就要洗一次被子。”说起过去居住的旧砖房,来根叔感触很深。2016年,扶贫工作队为其争取到4.2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帮其对摇摇欲坠的土砖房进行改造。2017年,黄来根搬进了新家。
2019年,黄来根在耕地时,不小心挖伤了自己的脚,疼痛难忍的他被同乡亲戚送到市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治疗近十天后,黄来根准备出院回家,可近五千元的医疗费让他一筹莫展。
然而,结账时黄来根得知,作为特困户,自己的医疗费用已被全部报销,这让他喜出望外。“看病不用自己掏一分钱,我这辈子都没摊上这样的好事!要是我自己出钱,那肯定是看不起病,感谢党的好政策!”黄来根发自肺腑地说。
相比往事,来根叔更愿意跟我们分享精准扶贫给他生活上带来的巨大变化。新建的房屋、干净的小院……说起这些,老人不由地露出欣喜笑容。来根叔皮肤黝黑,脚上贴满自制的止痛药膏,他推了推瓶底厚的眼镜说:“以前腿脚不方便,吃水要去井里一桶桶挑,2017年不仅搬了新家,还通了自来水,生活方便多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帮助来根叔彻底拔除穷根,扶贫工作队帮他将承包的4亩地进行田埂硬化,并给予其产业帮扶资金4000余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根叔认真进行水稻、玉米、红薯种植和禾花鱼养殖,并喂养了30多只鸭,第一年就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黄来根无儿无女,每当看到帮扶人员来家里嘘寒问暖、忙前忙后时,内心的激动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待我像亲人一样,我也视他们如亲人。”黄来根动情地说。
2017年前,黄来根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如今,来根叔养了两条狗,清晨在绿油油的田野耕种,黄昏唤回散养乡间的水鸭,生活惬意。“趁现在还能动,干些力所能及的事。精准扶贫政策好,我也不能等靠要,自己努力把产业做好,才能安稳度过晚年。”来根叔笑着说。
一屋,两狗,三亩田,四季收获。来根叔的生活正如山村里潺潺流淌的泉水一般,越来越甜。
来源:苏仙发布
作者:李梦湖 谭胜
编辑:唐哲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