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脱贫故事 | 牛利民:在北湖区下垅村的两次“大考”
2020-07-15 23:52:40 字号:

脱贫故事 | 牛利民:在北湖区下垅村的两次“大考”

牛利民是北湖区石盖塘街道下垅村扶贫工作队的第一书记、队长, 2018年,时任石盖塘街道工会主席的他响应上级安排参加下垅村驻村扶贫工作。在做好扶贫常规工作后,牛利民着重将时间和精力放在村子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为百姓增收这两大板块,期间,他经历了两次的“大考”,过程惊险,却凝聚了民心。

看着眼前这条崭新的水泥路,牛利民和村支书黄回祥由衷地发出感叹,出行方便多了!这条新修公路是在去年完成硬化顺利通车的,从江口到下垅,长约2.8公里,往返车程加起来不到20分钟。

牛利民开会商量如何解决公路线路问题。

畅通无阻的新修公路每天过车无数,而牛利民清楚记得,就在修建这条公路的最后100米毛路时,曾经引发了下垅村村民的内讧,险些让工程面临停工。

下垅村是由原下垅村和原白菊塘村合并而成,按照公路修建的总体规划,公路修建完成后,村子里将会引进城乡公交车。

牛利民了解公路线路情况。

这样的线路规划让原白菊塘村群众产生了抵触情绪,原下垅村村民又迫切希望公路建成,两种不同的声音产生碰撞,让下垅村的村民形成两个阵营聚集在老路与新路交汇处,发生口头争执。这其中最紧张的当属站在两方之间做调解工作的牛利民了,此时自己的言行对于双方来说很重要,在耐心听取原白菊塘村村民的诉求,通过跟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商议,牛利民给出了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回应。

公交车往原白菊塘村经过,最后终点落在下垅村新村委会,牛利民这位初来乍到的扶贫队长,在面对下垅村对他第一次“大考”,用沉稳、得体的处事风格赢得了大家的信赖。

牛利民制定扶贫车间方案。

牛利民在村子里的第二次“大考”跟扶贫车间有关,可以用坐过山车来形容。

在驻村扶贫期间,牛利民通过走村入户发现,一些中老年龄段的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于种养殖业,闲暇时间都喜欢利用棋牌、邻里串门聊天的方式消磨时光,这让牛利民觉得,他们还需要更为上进的方式来达到脱贫致富的效果,而如果每个村民都有一份固定工作,再与自家种养殖所获得的收益结合,那不正好达到目的了吗,这时,在村里打造一家扶贫车间的想法在牛利民心中萌生了。

谁也没想到的是,因为工资不尽人意,加上硬软件设施不完善等原因,留在车间工作的村民越来越少,不到三个月,扶贫车间便以停产收尾,这样的结果让牛利民彻夜难眠。

牛利民在扶贫车间了解村户工作情况。

总结失败原因,牛利民一行在第二次寻找合作商时更加谨慎了,经过1个月近10次的实地考察,最终确定了新的合作厂家。在去年十月份,这家以生产电子配件的扶贫车间正式落户下垅村新村委,200多平方米的扶贫车间,近30名乡亲经过培训实现家门口就业。截至目前,车间已经运作8个月,村民所获得的各方面待遇都还不错,牛利民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安定了。

除此之外,下垅村还大力发展蔬菜、竹鼠、禾花鱼等特色种养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五万余元。截至目前,下垅村已脱贫38户121人。

来源:北湖新闻

作者:黄俊凯

编辑:唐哲宁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