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农发行在宜章:一蒂结出“联花果”
2020-06-15 12:48:01 字号:

农发行在宜章:一蒂结出“联花果”

红网时刻记者 汤思柔 通讯员 刘光荣 郴州报道

宜章县黄沙镇较场坪村,一望平川的烟苗绿与天边泛红的晚霞争相辉映,600多亩烟田在一条条笔直的水渠分格后相互独立,3米宽的水泥路直贯田园纵深。“在去年农发行支持后,像这样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在宜章县还有7.8万亩。”随同现场采访的宜章县农业农村局廖新强告诉记者。

微信图片_20200615094712_副本.jpg

刚刚建好的宜章县黄沙镇较场坪村高标准农田项目。

“前两年,田垄里没有水沟,也没有公路,一遇到下雨整片农田水流成河,到处漫灌,烟苗等农作物在雨水浸泡中变得枯黄。而到了旱期,又无水可用,村里传统的种烟产业无法达到高产。”62岁的村主任程土田说。

要确保完成6万亩高标准农田兴建硬性指标,对于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宜章县既是政治任务,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

2019年初,新上任的农发行宜章县支行行长曹彦主动找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当即立下“军令状”,为宜章县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带动中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后盾。

纵贯省、市、县三级农发行,横联本县近10余个部门协调,从协调当地各方,到方案设计、归集资料、贷款调查审批、投放等诸多环节,在20个工作日不间断推动下,2019年9月,2.9亿元贷款获省农发行审批,去年9月发放到位2亿元,今年4月,再次支持9000万元。

一蒂结出“联花果”。以“土地增减挂+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一信贷支持的“宜章模式”,既整理7.8万亩高标准农田,又新增宜章县城乡建设用地及耕地占补平衡指标4750亩,形成了黄沙镇、一六镇等19个乡镇耕地田土平整、渠路配套、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新农村。

旱涝田改成了高效田,这一改,既挖掘了土地潜在价值,也“挖”出了农民种田的信心,外出“打工军”成为回乡种田的“创业军”越来越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全新的信贷模式支持下,开始激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在田垄里有水渠了,而且水泥公路直通田埂,所以今年我和侄子大胆承包了100亩种烟叶,今年前4个月时间每个人可以获得5万元收入应该问题不大。”身子呈满古桐油色的种田大户程喜宽说起高标准农田的好处时有道不完的喜悦。

微信图片_20200615094758_副本.jpg

新修的机耕道连接着通村水泥马路,农机可以直接开到田里。

村主任程土田介绍,烟叶种收后,今年还可以种上一季稻子,这样搭配种植既可让农业产业增收与粮食双丰收,而且既为来年种烟、种粮相互促进,极大地利用了土地价值,高标准农田推动高效农业在不断发展。

高标准农田不仅让现代农业在生产方式上发生了历史性革命,而且让当代农民增收方式上发生了新变化。

43岁的村民程秀连在谈到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实惠,她也有自己的心里话:家里转包了4亩田,每年可以获得农田固定转包收入2000元,比未整治前多出了800元,空闲时到承包方田里打点零工,每小时工资15元,如果农急时每天80元。转包加打工收入,每年也有上万元,在家里既获得了日常开支收入,又照顾了老人和小孩,可以让家里男同志安心在外赚钱。村里像程秀连这样既得收入和照顾家庭两不误的家庭妇女还有20余个。

守住耕地红线,促进脱贫致富,打造宜章新农村,农发行宜章县支行在湘南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脚步始终果敢而又坚定。据悉,近日省市县三级农发行在宜章县现场联合办贷,为宜章县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两大领域又在发力,3亿元信贷资金将成为宜章“六稳”“六保”的坚强后盾。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刘光荣

编辑:汤思柔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