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胡用梅 通讯员 胡林涓 郴州报道
午饭时间将近,嘉禾县晋屏镇雷公井村村民李乞顺在厨房忙活起来。他拧开水龙头,借着“哗啦哗啦”的自来水,把大米、蔬菜,一一冲洗干净,别提多方便了。
雷公井村虽然紧邻县城,但过去1300多口村民的生活饮用水,全部来自后山的自建水塔,一到天旱就用水紧张。2019年6月随着自来水的接通,用水不再是当地村民的“心病”。
“以前那个水一点点大,到了下半年天旱就没有了。现在把自来水接通了,水质干净卫生,四季都不会断水了,让我们既放心又安心。”李乞顺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笑盈盈地描述着现在的美好生活。
汩汩自来水流入寻常百姓家,也滋润了百姓心田。
除了用水得到保障,李乞顺他们还跟城里人一样,享受“同水源、同水质、同水价、同服务”。李乞顺一家的生活用水变化,是嘉禾县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缩影。
碎金洒在湖面上,嘉禾县盘江水库美不胜收。
嘉禾县地狭人稠,水资源相对匮乏,素有“半月不下雨,水田裂三尺”之说。喝上干净卫生的“安全水”,成了村民最现实的民生诉求。
盘江水库的水流入盘江水厂后首先进行折板反应。
2009年嘉禾县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7.58亿,建成供水工程7处,高位水池6处,日供水能力达5.63万吨,全县40余万群众受益,行政村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提前五年实现全面小康安全饮水目标。
嘉禾县自来水公司的监控系统。
嘉禾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使广大农村居民告别了长期饮用井水或堰塘水的历史,生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日益提高,2017年被评为全国民生示范工程,“喝放心水,放心喝水”的“嘉禾模式”得到了水利部的高度肯定,并被批复在湖南乃至全国山丘区借鉴和推广。
乡村与城市共同享受“四同服务”。
农村饮水问题也同样长期困扰着汝城县居民。汝城县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饮用水多为直接山溪水,季节性缺水问题突出。为此,汝城县着眼实际,放眼市场要资金,创新发展思维,运用PPP模式,引进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湖南省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联合体合作伙伴,实施城乡给排水一体化,项目建成后,将解决40余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2019年3月6日,宜章人民盼了60多年的莽山水库工程下闸蓄水。这一重大民生工程除具备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外,宜章还积极谋划全面发挥莽山水库综合效益,投资建设莽山水库向宜章县城供水一体化工程,覆盖宜章县城及一六、岩泉、栗源、浆水、梅田等乡镇60余万人口。
近日,郴州市召开莽山水库供水工程总体规划技术咨询会,规划表明:通过建设供水工程,莽山水库除原规划向宜章供水外,还将向宜章邻近临武县供水。这也意味着,项目建成将惠及两县县城和沿线乡村近百万居民受益。
目前,郴资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方案编制也在进行当中。
近年来,郴州市水利局坚持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脱贫攻坚的底线任务,举全行业之力,加快补齐农村供水基础设施短板,统筹巩固完善供水设施条件,全力解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吃水难”和饮水不安全问题。2016年至2019年,累计投入8.92亿元,新建和提质改造村镇集中供水工程3549处,巩固和新增自来水人口146.94万人,其中受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9.5万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十二五末的72.03%大幅提升至85.94%,农村饮水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2020年,郴州计划巩固和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8万人,进一步巩固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实现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胡林涓
编辑:唐哲宁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