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头乡上河村。
红网时刻通讯员 李从阳 汝城报道
汝城县濠头乡上河村位于秀美的沤江河畔,全村477户群众1500多人,1996年、2011年、2013年,3场洪灾让上河村变成一个人多地少、全县最大的移民村。近年来,上河村选好“头雁”、建好支部、用好政策,以党建聚民心、稳脱贫、兴产业、美环境,走上了移民振兴致富之路。
选好“头雁”,带活一个村
上河村曾经由于底子薄、资源差,长期发展缓慢,社情、民情比较复杂。2017年,村“两委”换届,乡党委派出“各路人马”,轮番劝说上河村率先致富的经济能人张小雄参选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脱贫致富。张小雄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植树造林大户”“生猪养殖专家”,在乡党委“苦劝”下,答应试一试,承诺“要么不干,干了就全力以赴干好”。
张小雄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把个人事业交给亲属管理,自己大部分时间精力用在村集体工作上。他认为“敢想敢干、关键在干,靠天靠地、不如靠人”,牢牢抓住村“两委”干部、党员、组长这支队伍,带领他们到周边先进村考察学习,组织他们集中学习上级各项精神,引领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身后有“群雁”,“头雁”干事就有底气。张小雄带领这一班人向上要政策、要项目、要事干,脱贫攻坚再难也要啃下,乡村振兴再累也要先上,不但顺利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还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产业为王”大会战等方面率先行动,干成几件“漂亮”事,给村里带来大变化,形成一心一意干事业、一年一变看发展的生动局面。村组干部说:“这几年确实忙、确实累,但忙得高兴、累得开心。”
建好支部,凝聚一方人
党员看干部,群众看党员。上河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积分管理和民主评议等基本制度,坚持对外出流动党员每月一联系、对行动不便党员每月一送学,不让一名党员掉队。开展“阳光行动”, 党员在工作中主动挂牌亮身份,村里重大事项做到事前听民意、事中受监督、事后晒账目。组织党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我为贫困户解一难”等主题党日活动,让主题党日成为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刻画日”。制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坚持每年评选“好媳妇”“好婆婆”,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组建环卫突击队、防火巡逻队、抗疫先锋队, 支部44名党员全员参与,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带动、凝聚群众,形成推动工作、推进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为节省费用,村支书带领党员到沤江河畔捡河卵石作材料,用来铺小径、建围栏,带动全村男女老少义务出工,你捡我挑,再现大集体时期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以低成本投入做成高品位的河卵石小径和围栏,成为上河村独有的“风景”。
用好政策,成就一番事、
底子薄、基础差的移民村怎么发展?上河村的答案是“苦干实干+用好扶持政策”。上河村紧紧抓住近几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产业为王战略机遇,以用好扶贫、移民、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为抓手,突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实现村容村貌大变化、村级产业大发展。积极争取扶贫、移民政策支持800万元,同时发动群众投工投劳1000多个,硬化村组道路7公里,建成4个小广场、6条河卵石走道、70个河卵石围栏,新建了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实施了农网改造、饮水提质、危房改造等工程。91户贫困户、290户移民户住上新房,安全饮水、安全用电、安全住房实现全覆盖。主动要求实施“土地增减挂钩示范村”项目,深入宣传发动,引导群众参与,3个月时间拆旧拆危278栋、2.7万平方米,复垦稻田110亩,村集体获得收益400多万元,群众户均受益2万元,成为同类项目样板工程。有了“本钱”,村支两委又计划在县城购买店面、置办集体固定资产,走出一条“以资本办资产,以资产生资本”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让集体资金保值增值,破解了村级发展的资金“瓶颈”。利用移民产业扶持政策,采取村集体以政策资金入股、经营以私企为主的公私合作模式,创办濠雄牧业生态养殖场,计划年出栏生猪5000头、肉牛300头,提供41个就业岗位,村集体每年分红收入10万元,目前已完成一层厂房建设,预计6月份入栏第一批5000头生猪。此外,500亩油菜、200亩辣椒等产业基地正在建设,村里还打算收集移民老物件,办一个移民展览馆。
村庄靓起来了、产业兴起来了、民心聚起来了,村里的群众说:“这几年干部干劲大、村里变化大,咱老百姓心情畅快。”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从阳
编辑:唐哲宁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