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5月6日,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获批一周年之际,郴州市委、市政府将5月6日作为“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宣传日”,5月为宣传月。经过一年的努力,示范区建设郴州进展如何,红网时刻记者带您走进永兴县。
景泰蓝工艺银碗。
景泰蓝工艺银碗。
银茶具。
红网时刻记者 胡用梅 郴州报道
离开“神农故郡”安仁,驱车近一个小时,来到永兴境内,一座小山上远远望去,“中国银都”四个银白色大字,在夏日晨光中,熠熠生辉。
这个号称“中国银都”的永兴县,创造了没有一克银、却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白银,经过300多年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银都”。不禁让人思考,它的秘诀是什么?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永兴工业园区,一路上,边走边观边听,为他们致力于竭尽所能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双丰收”而感动不已。工业“三废”几乎人人弃之,但在永兴却变成了宝,用“三废”赚取“银子”的地方不再产生新的废品,他们“吃干榨净”了“三废”。“循环经济”在永兴被赋予了独特的诠释。
郴州雄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把刚分割出来的电解铅固定位置。
一改传统低产能、低效率、低层次“千家炉灶”的场面,郴州雄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有些“高大上”。这里树木葱茏,生产车间内,全自动智能机械正在对冶炼过的铅鉍合金进行电解工序。公司总经理助理彭志平介绍,这些电解分离出来的铅纯度达99.994%,已达国家标准,作为原材料售给制造铅蓄电池厂家。光电铅这一金属,公司每年可分解出来2万吨,产值3个亿。
此外,公司收购回来的“工业三废”还可分解出来银、铋、金等多种稀贵金属及其合金。“银在我们回收中带来效益是最大的。”彭志平解释,分解出来的银纯度达99.995%,售给园区银饰加工的下游企业,利润可观。“我们每年可吃干榨净13万吨的废渣、废料。”
而像这样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永兴园区内有14家,白银提纯能力国际领先,提纯度达到99.999%,进驻的13家上市公司已有5家投产。据统计,永兴县一年从全国各地收集处理各类有色金属冶炼废物和“城市矿产”100万余吨,从中提取稀贵金属及其他有色金属20万吨左右,综合回收的稀贵金属相当于减少了1000多万吨高品位原矿开采量。
金业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利用炉渣等废弃物制作出建筑新型材料岩棉。
对于回收利用完的废渣、废料而产生的固化物,大多数企业在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将用作建筑材料使用。为极尽这些功能,金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一套“岩棉系统”,将产出的炉渣经过淬水后与白云石等辅料进行配比后进入岩棉系统生产具保温、隔热、阻燃等功能的新型建筑材料—岩棉。“这些别人榨净了稀贵金属后剩下不要的废物,我们再利用起来,以废制废,真正实现终极化无害化处置利用。”负责人说。
记者来到湖南福银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银在这里“身价大涨”。使用景泰蓝、珐琅等工艺,景泰蓝银碗、银茶具精美无比,以每克高达20多元的价格出售。
“这个景泰蓝工艺在整个华南地区只有我们一家企业制作,主要销往北上广地区,光这项工艺每年的产值大约3000万。”设计总监许蓝心自豪地分享到,去年中非经贸博览会上,公司景泰蓝的三款产品,作为国礼赠送给了非洲元首和领导人。
较之福银新能源的偏高端化产品,泰安银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则贴近平民。纳米银香皂、纳米银内裤等产品,让普通老百姓用在身上,且价格亲民。泰安银业作为“中国银都”地标性企业,已拥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国白银文化坊、天下第一银楼、中国白银博物馆、白银制品研发中心等多个地标性白银文化建筑和基地,每年吸引国内外近20万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从工业废渣、废矿,到粗银、银饰品、银文化、中国银都,永兴的高质量发展,无不在告诉我们“没有所谓的废料,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永兴这座没有银矿却成为“中国银都”的城市,生动诠释着“两型社会”的建设范本。发展循环经济,不仅能保住绿水青山,也能创造“金山银山”。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胡用梅
编辑:唐哲宁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