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曹丽 郴州报道
今年49岁的李华是郴州北湖区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安和街道畜牧兽医水产站副站长,兽医师。他先后到华塘、保和、安和多个乡镇从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27年来一直扎根一线为辖区养殖户服务。曾被评为爱岗敬业标兵,5次年度考核优秀被区政府授予嘉奖,多次被评为乡镇动物防疫工作、组织部科技特派员及单位先进个人。
科技推广,80多场精彩讲课
为农村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
科学技术是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李华通过参加专业技能考试和培训,努力提升自我水平的同时,积极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一方面努力推进品种改良,一方面大力做好科技推广。
“我讲课就一个标准,让想学知识的人坐得住。”在精准脱贫养殖技术培训过程中,李华常常“脱稿”。有人形容李华给村民讲课的情形,要么安静得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要么热闹得就跟炸开锅了一样,他上的每一堂培训课,几乎都不会有人中途离开。“多久给羊洗一次澡合适?”“怎么判断鸡生病了?”“用药的配方和比例你可以诉我们吗?村民们现场提出来的问题,李华几乎都不用打草稿,张口就能答上来。“他就用郴州话讲,听起津津有味!”“他不仅有真才实学,还有实践经验,这样的老师很难得!”听过他讲课的养殖户常常会给出“五星好评”。
安和街道新田岭村陈勇算得上是李华的“得意门生”,通过学习肉牛养殖技术,他已经成功带动了10多位贫困户成功脱贫。华塘镇华塘村村民龙能发,因原来住的地方山体滑坡,随其他村民一起整组易地搬迁后,找不到脱贫路子的他在李华的指引下,充分利用搬迁之前的旧房子养起了黑山羊,现在存栏已经有200多只,每年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
自2012年北湖区成立科技特派员队伍以来,李华共组织或参与区直、乡镇以及村里的各类技术培训80余场次,受益村民约1200余人次。
防控堵疫,500多天执着坚守
给大货车消毒。
“你好,你这一车猪是从哪里拖过来的,麻烦出示下票证。”这天晚上22:47,一辆粤牌货车驶过,被李华拦下。给司机量体温,做好相关登记,查证验物,确认不是疫区的生猪,确认生猪没有异常,对车辆进行消毒后,才予以放行。
为了保障市民的菜篮子供应,生猪调运逐步恢复,但为了防控非洲猪瘟,眼下仍然执行严格的管控制度,北湖区厦蓉高速西出口和南出口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整个晚上,值班人员都需要打起精神,随时观察有没有拖运生猪或其它家禽的车辆驶入。不值班的时间,李华还要和站长一起,要完成辖区内动物疫病防控、养殖技术指导、动物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等相关工作。按照近期新冠肺炎防控工作要求,他们每天都要对辖区内的养殖场所是否消毒、畜禽有无异常、从业人员是否健康等情况一一进行排查,“节假日连轴转”已经是常态。疫情防控期间,李华踏实勤快、任劳任怨,每当妻子心疼他,希望他多给自己留一点休息时间的时候,49岁的他常常这样回答:“站长比我年纪大一些,我当然要尽量多分担一些。”
自2018年10月29日厦蓉高速西出口非洲猪瘟堵疫点设立以来,李华就和站长,以及临时调配过来的1名同事一起,3人轮流24小时坚守堵“疫”一线,至今已经有500多个日夜,共检查生猪2208头,消毒车辆730台次。
李华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畜牧人,是抗“疫”战线中平凡的一员,他的工作职责也只是值守和排查监测,但疫情当前,唯有堵住外来传染源,才能守得一方净土;唯有畜禽健康,才能不给疫情防控添乱,才能让最前沿的医护人员安心战“疫”。李华敬业奉献、勇于担当,他用最执着的坚守和坚定的信念,彰显了共产党员的本色,为抗击疫情铸起了一道有力的“防护墙”!
解惑排忧,1600多次上门服务
给养殖户的鸭子注射。
哪家的牛不吃草了,哪家的鸡不下蛋了,哪家的猪难产了……类似的“养殖难题”,李华碰到过很多。不管是清晨还是凌晨,不管是周末还是节假日,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冽寒冬,只要求助电话一响,李华都不会推脱,第一时间上门,为养殖户服务。
这天晚上7点多,李华的手机突然响起,养殖户周从面心急如焚地说,他家的母猪难产,从昨天晚上到现在,已经产了4头小猪,有一头到了产道口就是出不来。这时天已黑透,还下着大雨,家里人都劝他说,大晚上的去那么远不安全。可李华挂了电话,二话不说就骑上了摩托车,赶了十几里凹凸不平的山路,到猪场脱下雨衣、外衣,就开始助产。李华用手伸进母猪产道,这时小猪已经死亡,并在产道里开始腐烂浮肿,一股腥臭味扑鼻而来,养殖户周从面和他家人都哇哇作呕,李华却下定决心要把死猪崽托出来。2个多小时的助产手术下来,李华的两只手臂已经失去了知觉,全身上下满是死猪的腥臭味,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不仅母猪得救了,接着还顺利产下了6头小猪。面对眼前这位不怕脏不怕臭的“接生婆”,养殖户周从面感动不已,他知道,如果母猪难产死了,之前产下的那4头小猪就会没有奶吃,也很难养活。一通忙活下来,李华回到家时,已经是晚上11点多。
同样发生在晚上,华塘村二组70多岁的龙石建大爷打电话说,他家养的11头大肥猪,都已经有200多斤了,今天一天都没吃饲料,还有咳嗽现象。李华立即骑车去了养殖场,经过仔细观察、对症下药,配药打针,消炎针、退热针、治疗呼吸道的针,每头猪注射三针,2-3天后,11头大猪全部恢复食欲,成功为龙大爷一家挽回经济损失2万多元。
“哪怕是除夕或正月初一,只要养殖户一个电话,他就起步上路。”这是养殖户对李华的评价。平均每个月,他至少会接到5个求助电话,27年活跃在畜牧一线的他,已累计提供的上门服务1600多次。
他是养殖户的“贴心人”,是防疫治疗的“活字典”,也是任劳任怨的“好兽医”。无论是诊疗还是防疫,他都始终奋战在服务农业农村的最前沿,为守护动物健康、保障动物食品安全贡献力量。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曹丽
编辑:汤思柔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