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李维 郴州报道
生猪养殖一直是北湖区仰天湖瑶族乡金仙寨村的传统产业。近年来,位于仰天湖瑶族乡金仙寨村的瑶仙巨福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创新养殖模式,竭力做好“传技术、帮增收、带发展”三篇文章,走出了一条生猪养殖助力贫困群众脱贫的好路子。
贫困户工作人员每天定时在猪圈里检查猪仔生长情况。
2011年,仰天湖瑶族乡金仙寨村的瑶仙巨福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万户富”生猪养殖发展联盟,按照“公司+合作社+村集体+贫困户+基地”的模式,探索出“母猪寄养”“仔猪赊养”“仔猪托养”三种生猪养殖扶贫模式。
赵四才是仰天湖瑶族乡金仙寨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夫妻俩因患有慢性疾病,无法外出打工,也干不了重活儿。2012年6月,赵四才家被纳入合作社推出的“母猪寄养”模式的第一批养殖户,合作社给他家免费提供了3头良种母猪,并给予技术支持。
仰天湖瑶族乡金仙寨村瑶仙巨福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有见介绍:“合作社每月定期对养殖户进行培训,同时上门进行服务。农户养殖出来的生猪,合作社进行统一收购,群众没有后顾之忧。”
在合作社的指导帮助下,赵四才家的3头母猪产下了20头小猪,到2013年10月,成功出栏15头肥猪,赵四才收获得了第一笔“大收入”,合计8000多元的纯利润。
何有见在猪圈里打扫清洁卫生。
“今年生猪收购价格好,每公斤30元左右,40多头猪大概有3万左右的利润。以后家里还要扩大养殖规模,计划发展到200头以上。”赵四才乐呵呵地说。
眼下,“万户富”生猪养殖发展联盟在仰天湖瑶族乡开展得如火如荼。通过“母猪寄养”“仔猪赊养”“仔猪托养”的模式,合作社带动了全村57户贫困户参与养殖,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2018年,合作社注入产业扶贫项目资金、财政涉农资金等共计40余万元,用于建设规范化育肥猪养殖场,并折股量化给57户贫困户,贫困人口176人,让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以年终返利的形式,让缺劳力且无法发展养殖的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2019年公司返利39万元,带动全村57户贫困户得以增收。
何有见说:“针对一部分收入不稳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合作社将他们变为参股人给予返利,最多的可以分到2000多元。”
针对贫困户缺乏生猪养殖技术的状况,乡政府在扶贫扶智上持续用力,每月邀请“农博士”“土专家”、致富带头人,为有生猪养殖意愿的贫困户现场授课,让贫困户掌握养殖技术,实现自主脱贫,并积极推荐贫困户外出务工。何有见介绍,经过培训之后,现已推荐8户贫困户到乡内外的养殖场务工。
仰天湖瑶族乡不仅鼓励贫困户外出就业,同时也积极接纳他们到合作社务工,把合作社办成安置就业、提升就业技能的扶贫基地,为贫困户提供生猪养殖、清洁消毒、疫病防控等用工岗位,增加经济收入。目前合作社共招聘了9名贫困户和4名残疾人,每人每年可增收8000余元。
贫困户工作人员向猪仔投放食物饲料。
为了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今年合作社计划投资20多万元,规划建设肉食品加工扶贫车间,继续做好做强生猪养殖和加工一体化产业链。
“下一步,我们乡政府还要健全生鲜冷链、物流配送,做好生猪产业链后半篇的文章,把我们的商品变为产品,推向全市各地,帮助更多贫困户早日脱贫奔小康。”仰天湖瑶族乡党委书记柏涛表示。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维
编辑:胡用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