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灶煮沸的“灰水粽”。
村民赶包粽子。
红网时刻6月5日讯(通讯员 李卓林)端午将至,近日,作者走进桂阳县流峰镇泉金村一家粽子作坊内。四个巨型柴火灶正烧地火热,一股股粽香带着稻子的香气扑鼻而来。“粽娘们”正抢抓旺季,赶包粽子,一折一卷、一包一捆,娴熟的手法,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呈现在眼前。
“这小小一颗粽子要经历36道工序。每一颗粽子都是传统手工包制,是绿色生态的灰水粽。”张海平是这家手工作坊的创始人,他告诉记者稻香灰水粽是将稻草杆烧成草灰,经过泉水过滤制成灰水浸泡糯米,并佐以板栗等食材,再利用稻草杆子作为绑带包制后煮熟而成。燃稻为碱、谷杆裹身,这样做出来的粽子也格外香糯可口。
张海平一家素来有包“灰水粽”的习俗,从太爷爷那辈就已经开始,传承下来已有百年之久。2015年刚大学毕业的张海平一心想把祖传的老手艺——手工稻香灰水粽传承下去,毅然返乡创业,创办了家庭式粽子作坊。他每天凌晨5点起床和工人们一起采粽叶、泡糯米、配佐料。他一道一道地学工序,一遍一遍地改良口感。去年,稻草灰水粽获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成为了非遗手工粽的传承人。
张海平。
在4年前,村里根本没人相信包粽子还能挣钱。张海平敢为人先,注册品牌商标,陆续研发出12种口味的灰水粽。同时利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线上借助微信、淘宝、郴州地区营销平台进行销售,他还结合抖音、火山小视频等热门APP,邀请网红大咖推广。粽子触网,销路大开。线下开设门店,目前,在郴州市区张海平的粽子门店已有5家。
依托良好的口感和过硬的口碑,现在张海平家的“稻香灰水粽”销量已经实现成倍增长,年产值突破180万元。“近两个月每天粽子的销量都在18000个左右,不少客户还需要提前预订才能吃到。”张海平笑着说。
新鲜的蛋黄鲜肉粽。
张海平“稻香灰水粽”的发展,改变了泉金村一代代人靠种烤烟为生的状况。张海平与村民签订收购协议,以不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全村的糯米、粽叶。种出的糯米不愁销,村民人人都乐意去种。全村糯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种植120余亩。
他还邀请村里的老人和贫困户来到粽子作坊务工,包的粽子则按每个3~5毛钱付工钱,熟练工人一天可以包500个粽子,有的村民每月可增收5、6千元。张海平的 “小粽子”经济,让村民们搭上了产业脱贫的快车,33户贫困户在“小粽子”的带动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来源:红网时刻
作者:李卓林
编辑:欧群军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