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嗣钦翻阅档案。
红网时刻通讯员 许文 李卓林 郴州报道
35年前,桂阳县东塔岭下有一片橘园,平时罕有人烟。那年冬天,24岁的邓嗣钦穿着白衣、蓝裤的警服,在橘园和同事一起抓住了一名逃出看守所的犯人。
如今,东塔岭下宽敞的欧阳海大道贯通桂阳县城南北,昔日的橘园不见踪影,警服也变成了藏蓝色,鬓染银霜的邓嗣钦却依然奋战在工作岗位上,为公安事业贡献余力。正如同事对他的评价:“他从警30多年来,为群众办实事,让家家户户都平平安安的信念始终不变。”
技术先锋,奋战一线
邓嗣钦年少时的梦想便是当一名人民警察,伸张正义、为民除害。1983年6月,他如愿以偿当上了警察,成为改革开放后桂阳县公安局从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招录的首批民警。
邓嗣钦刚参加工作那几年,社会经济尚不发达,他所在的城关派出所,出警基本是骑自行车。那些年,他骑着自行车执勤,踏遍了所在片区的大街小巷,事无巨细为群众排忧解难。
邓嗣钦说,当时群众对警察格外信任,办案很有效率。一辆自行车,一个人就能带回一名犯人。
到了86年,邓嗣钦被调入桂阳县公安局。当时局里已经有了三台吉普车。“凡是大的案件都是倾巢出动,大家都是干劲十足。”邓嗣钦说。
1991年,因工作能力突出,邓嗣钦被调往刑侦大队负责情报工作。为了尽快给办案民警提供信息,早日破案,邓嗣钦经常加班加点。4年间,邓嗣钦共采集分析指纹36000余枚,采集作案手段500余种,协助办案单位破获城区入室盗窃系列案件50余起,破获命案2起。
邓嗣钦出差广州抓捕嫌犯。
“以前技术还不够先进,采集案发现场的指纹一般用颜色对比大的粉末,撒在物品表面,然后用胶带纸把指纹提取出来。最后我们再用放大镜一个个去对比,这一过程要花费很长时间。”邓嗣钦回忆道,“不像现在,技术很先进,采集指纹的手段多种多样而且方便快捷,录入电脑后马上就能和数据库中的指纹进行对比。”
当时警察分工不像现在这么细化。负责情报技术工作邓嗣钦也经常临危受命,赶赴一线与罪犯斗智斗勇。1993年,桂阳县雷坪镇发生了一起爆炸杀人案,造成一死多伤的严重后果。负责侦办该案的邓嗣钦始终冲锋在前,最终擒获罪犯。“没什么好怕的,我是警察,他是犯人,我相信邪不压正。”回忆起这个命案时,邓嗣钦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
“到了2000年后,部门管理也越来越规范。巡处警、天网办等新的部门逐渐衍生出来,全局民警、辅警各司其职,工作效率更高了。”邓嗣钦说。
在十几年的一线工作中,邓嗣钦在做好情报技术工作的同时和战友们侦破一个又一个难案、命案,被湖南省公安厅刑事侦查处评为先进工作者以及被桂阳县人民政府记功。
埋首纸堆,壮心不已
时代在变,生活也在变。对邓嗣钦来说,唯一不变的是作为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012年,退居二线的邓嗣钦有感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主动请缨,接手桂阳县局档案管理工作。
在邓嗣钦接手之前,桂阳县局的专业档案资料都存放在各业务部门,没有统一收集整理,历史遗留问题也导致少数部门的专业资料保管不完整,大大降低了专业档案的利用率。
“档案管理工作经常被人忽视,可在我看来,这项工作意义重大。” 邓嗣钦边整理档案边说,“它们不仅仅是一堆纸,是有生命和活力的,能为我们一线警察的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在旁人看来枯燥乏味的档案工作,邓嗣钦一干就是六年。他经常以档案室为家,吃饭在食堂简单解决,累了就睡办公室沙发。在几千卷档案材料打包搬迁的过程中,他还负过伤,却依然带伤坚持工作。
经过他与同事的努力,桂阳县公安局的档案管理实现了系统化、标准化、科学化和制度化,库存档案查找利用1500人/件次,被湖南省档案局评为省级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单位。邓嗣钦个人也被桂阳县政府评为档案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还有5个月时间,邓嗣钦就要退休了,但他每天依然准时出现在档案室,接收卷宗,翻看资料,制作目录,盖章装盒。“看到这成千上万份档案资料,就如同和老友见面一样高兴,能在退休前为局里做出这些成绩,我的从警生涯也算是圆满了。”邓嗣钦欣慰地说。
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年轻辅警小黄说:“在这样的年纪还有这样的干劲,有时候我都自叹不如。”说完指着邓嗣钦办公桌上座右铭给记者看:“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公安事业,今日如此,日日皆然。”
来源:红网
作者:许文 李卓林
编辑:龙芳华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