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归巢共荣向未来——写在2025年郴商大会召开之际

今年2月,来自郴州旗滨光伏光电玻璃有限公司的40标箱光伏玻璃从郴州陆港启程,驶向越南。

眼前,钢轨连着钢轨,一直延伸向远方,将郴州和世界紧紧相连。不临海的郴州,也成了“港口”。

这种转变恰似郴州发展的缩影——从前,“船到郴州止”;而今,依托“通道+枢纽”物流体系,郴商有了新的“摆渡人”,也走向更大的舞台。

被南岭群山环抱的郴州,与世界的对话越来越频繁而深入,呼唤游子归巢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且真挚。

机遇总与挑战并存。当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地处内陆的郴州,能否借助郴商力量,在山水庇护与工业文明间开辟第三条道路?

回望过去一年,“郴商回归”热潮涌动。2024年,全市“湘商回归”实现新注册项目140个,到位资金555.5亿元,分别完成全年预期的116.7%、111.1%。“金凤凰”跨越山海纷纷还巢,家乡敞开怀抱热情相拥,必将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从“低”到“高”的产业革命

当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郴州以“郴商回归”为引擎、“产业共生”为路径、“轻简未来”为愿景,正在书写中国内陆城市的转型样本。

在没有银矿的“中国银都”,永兴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之路,极具象征意义。

外人眼中的“废料”,在永兴经济开发区往往是宝:上游企业从中冶炼金银,下游企业提取钯、铋、钌、锑……原料逐渐被循环链条中的稀贵金属企业“变废为宝”。

如今,以永兴经济开发区为主引擎、主阵地的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主导产业,在郴商加持下,成为循环经济、环保产业,荣获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等“金招牌”。

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郴商群体成为“超级链接者”——既深谙国际商业规则,又掌握本土资源密码,其回归本质是“全球化经验”与“在地化智慧”的化学反应,推动郴州从“被动承接产业转移”转向“主动定义产业标准”。

针对稀贵金属产业,永兴瞄准国内关联头部企业开展招引。2024年郴商大会上,现场签约锡锭及稀贵金属综合回收项目和稀贵金属绿色循环利用及检测服务项目,投资金额达17.08亿元。

资源优势,还吸引着新的“金凤凰”。海利集团永兴基地——湖南银海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入驻湘阴渡化工产业园。

“我们可以利用永兴银资源的优势,实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企业在这里发展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湖南银海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王先平说。

这些“升级”,暗含着郴州产业发展的深层逻辑:对资源利用效率的极致追求,恰是绿色转型的最优解。郴州拒绝“淘汰传统产业”或“孤注新兴赛道”的二元选择,而是通过技术赋能、生态重构、价值链整合,构建“新旧共生、轻重协同”的产业生态圈。

去年12月,沃尔沃德与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郴州片区正式签约,计划构建8条电池模组生产线和6条储能生产线。预计全面投产后,年营业额将突破8亿元。

竞逐新兴赛道步履不停,山水间的诗意诠释也在发生。在外地创业的李昊翰,带着对家乡的深厚情谊与前沿的市场视野,在永兴县便江沿岸建设东头野渡营地项目,打造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新兴旅游业态,开创了乡村振兴与文旅融合新模式。

“轻简”本质是一场认知革命——郴州正将千年商道积淀转化为“以柔克刚”的现代商业智慧,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找到属于自身的“第三种可能”。

从“旧”到“新”的乡村活力

北湖区华塘镇的民宿群,像一组精巧的时代切片。

塔水村唤醒几十栋老屋,“摇身一变”成了枝青乡村度假酒店。老屋的外表下,墙上挂着温控面板,房间里藏着浴缸。屋外,一汪池水似玻璃般透亮。

郴籍澳门同胞、新加坡侨眷陈碧波是酒店的经营者,曾在广东、澳门等地创业20多年。2021年,一次“湘商回郴”文旅产业实地招商考察,让他被塔水村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2023年9月对外开放至今,枝青乡村度假酒店已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多万元,周边村民也因此吃上“旅游饭”。

这些年,不少郴商带着世界的精彩、远方的果实,满怀深情地踏上回乡奋斗路。

位于马桥镇的汝城县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是数千吨小黄姜恒温的“家”。

建起这个“家”的牵头人,是马桥人朱万兵。他曾在外省从事小黄姜贸易销售30多年,听说家乡的姜农还在靠地窖储存小黄姜,不仅储存时间短,小黄姜的损耗率还居高不下,他咬咬牙选择回乡创业。

2021年6月,朱万兵返乡创办汝城县鑫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投资5000万元建起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如今,冷库不仅为本地姜农提供保鲜存贮服务,还能收购来自云南、贵州的生姜。

同样在2021年,原本在外打拼的包振常也回到家乡宜章县。

第一年,包振常就种了3000亩地,还立志将之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供应基地。如今,他成立的宜章顺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天塘镇的笠头村、水尾村、乐水河村、台宵村及黄沙镇的沙坪村等地都有种植基地,流转土地4800余亩,还建起了150亩现代设施农业基地,蔬菜种植“全年无休”。

代代郴商,情暖家乡。我们一次次见证着乡情引路、产业铺路的振兴奇迹。

从“去”到“归”的温馨港湾

今年3月,桂东产业开发区引进郴州市钜盟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拟建设桂东县数控机床研发生产项目,预计总投资超2亿元。

这样的精准招商,只用了60天。

桂东人郭玉芳、邓惠霞夫妇,在广东东莞深耕数控机床领域多年。2024年底,夫妇俩被桂东县优质的客商对接服务吸引,萌生了返乡创业的想法。

很快,桂东产业开发区迅速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开启了为期60天的高效沟通商洽。土地规划、政策扶持、基础设施配套、人力资源保障……小分队成员细致的介绍,让郭玉芳、邓惠霞感受到了家乡满满的诚意。

2025年3月,合作顺利达成,郴州市钜盟数控机床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于3月11日与园区签订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协议。

对郴商来说,世界是发展的舞台,家乡是最温馨的港湾。现在,家乡也正敞开怀抱迎接大家。

这里,出台了《郴州市以降成本为核心的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两员”积极为企业、项目排忧解难,在全国率先开展产业项目“批供同步化”供地改革,在湖南省首创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方式保障采矿用地的“柿竹园模式”,大力推行“企业赋码保护机制”,“交房即交证”“四化”改革入选自然资源部2024年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提升便利化水平典型案例(湖南唯一入选案例)……“身在郴州、办事无忧”营商环境品牌持续擦亮。

在郴州越来越开放、亲切的今天,郴商的坚定选择更具现实意义。心系家乡、敢想敢闯的38万名郴商,正与郴州双向奔赴。

“这些年,真的让我感受到了郴州是郴商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港湾、最有力的依靠,也更加坚定了我竭尽所能投身家乡发展事业,为家乡牵线搭桥、引资引智的决心。”今年1月,企业家罗新飞在省两会现场分享起自己回报桑梓的经历。

被家乡的发展势头感染、被家乡的发展环境感动,几年前,乘着“湘商回归”的东风,长期在广东打拼的罗新飞回到家乡郴州发展。

“企业上市挑选股票代码时,我一眼就相中了688105,因为05,我的老家就是临武!”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曹林也受家乡感召,回乡投资了诺唯赞郴州项目。

在曹林眼中,从项目洽谈到启动,再到项目正式投产,时刻能感觉到背后一大帮亲人的支持,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进一步投资郴州项目、更好服务郴州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这些坚定的选择,或许比任何政策红包都更具长远价值。

记者手记

在双向奔赴中寻找新的可能

暮色中的郴州高新区,无人机的航拍下,企业的灯光如星光点点。郴州用时间证明:内陆城市的发展,需要诚意满满的双向奔赴,才能为发展带来新鲜空气。

郴商回归,不仅是乡情的奔赴,更是理性的选择。“归雁”们不仅带来了新视野、新技术、新模式,也助力乡村振兴向新发展、推动传统产业加速升级。

当2025郴商大会拉开帷幕,当真挚的情感、优质的营商环境与发展沃土相叠加,郴州始终向全球郴商与校友展现着最大诚意,郴州也与世界拉近了距离。

来源:郴州发布

作者:黄婧雯 王路莎

编辑:沈馨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重要新闻
  • 郴州教育
  • 哲学里的郴州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乡村振兴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