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微博传出成都一高校43人的班级,出现了15对情侣,毕业之际在重庆一景区集体举办婚礼,8对还领取了结婚证。这一“新闻”在随后数天成为全国各大媒体和微博用户关注的焦点,公众的惊讶、祝福、调侃以及对婚姻的讨论,一度将这场特别的婚礼推向了微博热搜榜单。然而,成都商报记者数日来调查发现,事实并非如此……(6月1日成都商报)
一个班43人,出了15对情侣,“新闻”甫一出笼,不少网友都对真实性持怀疑态度,但自媒体竞相推送、传统媒体相继跟进,“故事”描述得有鼻子有眼,却又让人想不相信都难,更引发一番有关大学生婚恋之类煞有介事的热议,随着媒体深度调查了解,营销炒作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人们在反感、吐槽之余不能不发出追问和忧虑,就连一众媒体都被忽悠、蒙蔽了,形形色色的营销炒作到底有没有底线?
“假集体婚礼”真相的逆转,无疑再度提醒新兴和传统媒体及其从业者,小心求证确保新闻真实性这根弦松不得,同时提示相关部门不能再听任这类虚构、杜撰“新闻”的商业性炒作随心所欲、任性而为,而必须尽快给其套上规制“笼头”给予有效约束,像治理造谣传谣那样毫不留情地严肃追究,不如此就无以维护健康有序的网络传播生态,不可避免会损伤网络和媒体公信力,甚至给公众和社会带来认知、价值误导。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传播的兴起,类似编“故事”、造“新闻”的商业营销策划活动时常闯入公众视野,诸如美女给乞丐喂饭、地铁鸡爪女等等,或另类、或煽情、或诡异、或噱头,甚至不惜用低俗、恶俗等极端手段抢人眼球,以达到聚敛人气、提高知名度、牟取利益等目的,此类营销炒作说到底也是彻头彻尾的造谣,而且具有明显的逐利性和主观故意,类似的“套路”一旦成常态,势必引发“狼来了”效应,负面效应显然不容低估。
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不得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者违背社会良好风尚”内容。国家有关互联网法规同样对网络信息真实性等做出了明确的约束性规定。作为商家、策划方理应敬畏法律、自觉自律、讲求社会责任,相关职能部门更要对鱼目混珠、混淆视听的“商业谣言”果断亮剑,坚决遏制这股歪风邪气。(高仁)
来源:郴州文明网
作者:高仁
编辑:龙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