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三色”流源古村

图为通往邓力群故居(山口组)的三连桥

图为翠竹掩映的将帅府古民居(部分)

  文/陈俊文

  流源村,因为一个闪亮的名字——邓力群,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而声名远播。

  流源村位于桂东县寨前镇西北面,汶江河畔。村庄老人介绍,流源,以流水之源而得村之名。这里,“红、古、绿”交相辉映,是一座“三色”古村。

  “古色”是指村庄古老,古韵悠悠。村庄保存下来的历史遗存有水口组古民居、山口组古民居。

  水口组古民居位于流源村水口组,距县城19公里。前有清澈的汶江,背靠葱茏的青山,系清代武将邓华琏的“将帅府”,大约三百年的历史了。

  邓氏祖先在河南邓县。魏晋南北朝时,中原大乱,邓氏祖先南迁江西、郴州。明朝洪武年间,邓氏迁入桂东,定居流源村。

  进入清朝,邓氏成了名门望族。邓奇雅、邓一佐、邓荣河、邓华琏都是朝廷诰封的昭武大夫,而邓华琏还得到皇帝乾隆的允诺,在流源村建第宅,特授“都阃府”匾。

  都阃是清代武官都司(正四品官衔,相当于旅长)的别称。都阃府意为有功受奖现役军官夫人留守的第宅,即“将帅府”。 乾隆皇帝赏赐建庄园,授牌匾,体现皇恩浩荡,也给予邓家莫大的荣耀。据说邓华琏建都阃府,专门请了省城能工巧匠和画工,历时多年竣工。

  占地面积7747平方米的将帅府,高门大院,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前有晒谷坪、月牙形鱼塘、大门楼。面阔52米,进深37米。大门屋檐下悬挂都阃府匾额。一进三厅,每进有镂花木屏障,屋内分上、中、下厅,有天井、厢房、会客室、神龛等,挂有“忠”“孝”“悌”“信”匾额。有照壁,绘花鸟虫鱼、梅兰竹菊、山水人物,有美妙绝伦的书法、对联。房子的门窗、石墩精雕细刻。

  民国时,将帅府作过湘粤赣游击队(又叫“北上先遣队”)的军粮仓库。将帅府走进新中国,办过学堂、食堂、作过保管室、会议室。屋内的雕件、匾额毁于上个世纪60年代。因年久失修、缺乏保护,屋顶坍塌,木椽塌落、梁柱霉腐。所留下的难掩昔日辉煌。

  沿着穿村而过的汶江溯流而上6公里,就到了山口古民居。

  山口古民居,系从流源村邓家分出来的一支构建的。历史上有三幢,沿河排列,分别称上山口、中山口、下山口古屋。而今只遗存了邓力群故居。

  邓力群故居,青砖黛瓦,建于清朝乾隆27年(1736),坐西北朝东南,背依青山,前朝笔架山,汶江河从故居前流过,(左)青龙高于(右)白首,是一块风水宝地。

  环境典雅的邓力群故居,一进三厅,中厅有藻井,后厅有格扇。有住房、书房、饭厅、厨房等27间,占地面积约5亩,建筑面积620平方米。故居内有两座室内牌坊——“云亭”“树德”,前者是乾隆皇帝封赐的功德牌坊,后者是邓力群祖先告诫后辈要低调做人。室内牌坊,全国罕见,郴州仅桂东有。

  “红色”是指村庄村辉映着红色,红彤彤。

  山口古民居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邓力群,还有邓力群胞兄——“五四”运动先驱、湖南和平起义功臣邓飞黄。

  邓力群故居陈列了展馆,有十个展厅,分三大部分——革命生涯、理论贡献、人格风范,用文字、图片、实物、雕塑……展示邓力群的一生,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已公布为郴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流源村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1926年,湖南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村庄产生了两位农民运动的首领——邓兆雄、邓定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身于工农革命运动。在村庄创办了桂东县第一个乡农民协会,组织广大农民起来开展打土豪、斗劣绅,分田地。在校园内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骨干,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广泛地传播革命真理。“马日事变”之后,邓兆雄、邓定昌遭到反动派的血腥屠杀,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

  “绿色”是指村庄的生态山水资源优美。

  这里的山是绿色的,这里的水是绿色的,就连空气也是绿色的。村庄一年四季散发出嫩绿、草绿、翠绿、豆绿、葱绿、墨绿,绿的醉人而又迷人,成了绿色的王国,绿色的山水画廊。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政务要闻
  • 县区(市)
  • 精准扶贫
  • 郴城说理
  • 文教卫
  • 精彩视频
  • 旅游
  • 尚德郴州
  • 全民阅读
  • 图片新闻
  • 要闻
  • 经济
  • 社会
  • 园区
  • 协会
  • 新闻H5
  • 综合专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郴州站首页